第三百六十一章 数学圆桌会议,王浩:我是被逼无奈,只能自己研究了!(第3/4页)
……
《黎曼猜想与特殊复平面》,是发布出来的第三篇论文,却是报告会讲解的第一篇内容。
在完成了相关内容的讲解后,会场有二十分钟的休息时间,随后就到了第二个内容,也就是《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的特殊复平面》论文。
这一部分内容大多数都是对于交线复平面的解析。
考虑到报告会的时间关系,大部分内容都是简单讲解,并给出对应的列式。
这些内容也没什么可讲解的,因为都是推导分析过程,看论文就可以了。
当然难点还是有的。
最难理解的,就是后续‘质数点位集中的论证’,以及证明‘五维图形其他位置,不包含质数点位’,两者加在一起,就能推导得出‘质数点位都集中在交线复平面的结论’。
这一部分论证用了一个小时。
王浩也是掐着时间再做讲解,他们的计划,就是上午完成前面两部分内容。
第三部分内容难度最高,就留在下午时间做讲解。
最终还是按计划完成了。
下午才是讲解的关键,论证高次质点函数第一问题,牵扯的知识范围大、理解难度非常高,也是很多学者问题集中的地方。
下午预计安排是三个小时,邱会安会讲解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都是王浩的了。
实际上,邱会安的研究贡献也集中在第二篇论文内容上,他还是第二篇论文的第二作者,论起贡献也是很大的。
当然了。
王浩才是研究贡献最大的,他是三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也是第一篇、第二篇论文的一作。
从论文作者名字的角度来看,就知道丁志强比邱文贡献大的多。
这也是事实。
研究最初就源于丁志强的想法,而前沿科学的研究,灵感才是最重要的。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丁志强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第三篇和黎曼猜想相关的论文,他个人做了不少工作,还顺带提供了很多灵感。
第三篇论文,也是最受关注的,因为牵扯到了黎曼猜想,也是被报告最多的。
实际上,在场的所有学者都知道第二篇论文,《高次质点函数第一问题的证明》,也就是下午的讲解才是最关键的。
针对黎曼猜想来说,三篇论文都是证明过程,但黎曼猜想也只是‘高次质点函数第一问题的证明’的附带成果而已。
世纪重大数学难题,成为其他研究的附带成果,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但是,这就是事实。
……
中午。
王浩和一群数学家坐在餐厅,包括他自己在内,桌上有个菲尔兹获奖者,其他还有邱成文、考切尔·比尔卡尔、詹姆斯·梅纳斯以及玛利亚姆·米尔扎哈尼,其他还有弗洛特·阿尔索斯、罗瑟尔·巴顿等几个人。
他们围着做了个圆桌。
旁边有两个记者全程跟着王浩,到桌上也在不断的拍摄。
虽然在场都只是学者,但他们每一个都是顶级数学家,接受采访早就习惯了,自然也不会在乎有记者跟拍。
但哪怕是邱成文、詹姆斯·梅纳斯,看着圆桌上的‘阵容’,都感受到了一种震撼。
詹姆斯·梅纳斯笑说道,“我还是第一次和这么多菲尔兹得主一起吃饭。”
“我也是。”
“同样如此……”
其他人纷纷点头表态。
玛利亚姆·米尔扎哈尼笑说道,“这算不算数学的圆桌会议?”
“数学的圆桌会议,这个词很有意思。”年纪最大的邱成文笑着说道,“那么,我们是不是要讨论一些数学领域的重大问题?”
“什么重大问题?”
罗瑟尔·巴顿就和王浩隔着一个座位,他拍了一下身旁的阿迈瑞肯记者,说道,“我们要召开一个数学的圆桌会议,你来提问吧?”
“我?提问?”
记者顿时有些发蒙,但他的职业素养不错,马上反应过来,开口问向了王浩,“王浩博士,能不能谈谈高次质点函数?”
王浩笑道,“高次质点函数有很多方向,你指的是?”
邱成文开口笑道,“这有些难为人了吧?”
记者倒是没有被难住,他来采访前做了准备,很马上说道,“现在你已经解决了第一问题,对其他问题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