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又见面了(第5/7页)
把“金福缘”在大陆地区的品牌使用、管理权让渡给他,就是其中的一个条件。
“哇哦”,林仙鹤不由得发出一声赞叹,“金福缘”几乎是每个去港城旅游的大陆人必去逛的店,在港城有多家分店,很多大陆人都知道这个品牌,只可惜大陆没有店面,想要的话,还得找人代卖。
比如林仙鹤在港城的导游曲妍,就帮同事、亲戚、朋友带了四五条三生缘系列首饰,她给康清阿姨选的礼物也是金福缘的项链,康清阿姨很喜欢,上次去参加时代集团开盘仪式时,带的就是这条。
款式新颖,制作的工艺独特,比国内金店那些传统工艺打造出来的精致、漂亮许多。
“那你肯定是稳赚不赔,日进斗金啊!”
陈启东没有谦虚,说:“我上次过来,深入地考察过燕市市场,现状是,人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满足温饱之后,对于购物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国内高端饰品行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多更广阔的市场尚未发掘,大有可为。”
林仙鹤点头,非常认同他的观点,人吃得饱,穿得暖了,腰包鼓了,可不就得想着花钱了。当年林家富包火车皮赚了第一笔钱后,给李广妮买了对银耳环、银镯子,之后赚了更多的钱,又买了金耳环、金镯子、金项链。
这些是装饰品,也是体面。
陈启东:“预计九月初开业,到时候请你来捧场。”
林仙鹤:“一定去。”
两人又喝着饮料,聊了一会儿。陈启东才问出一直想问的问题:“你现在哪里上班?不做安保了吗?”
林仙鹤犹豫了下,将自己准备开家影视公司,所以去做卧底学习的事情说了一遍。
陈启东认真地听,之后敬佩地说:“这是了解陌生行业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放下身段去做的,你很了不起。”
听到这么不吝的夸奖,林仙鹤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头喝果汁,说:“我不懂,又想做,就想到这个办法,你觉得,我的影视公司,可以做成功吗?”
林仙鹤一向是个自信心极为充足的人,但做公司,尤其是做影视行业的公司,就像是凭空盖高楼,她没有砖瓦、泥土、钢筋,也不懂盖房技术,实在心虚得很,好不容易买了些砖瓦,可以学习到盖房技术,却又发现这些技术难学得很。
她的自信心很受挫,深觉得这世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用于有志者事竟成。
要不是有对梁迎春的承诺顶着,她早就放弃了,当当安保,想方设法从林家富那里扣扣钱,不好吗?何苦自己难为自己。
这些情绪,自然不好能跟刘燕生或者张臣吐露,但陈启东是外人,又是生意人,跟他说这些就是闲聊天而已。
“当然,你身上有股韧劲儿,做事又不死板,肯定能够成功的。”陈启东认真地说。
林仙鹤立刻笑了,说:“承你吉言。”
陈启东:“希望你的影视公司早日开起来,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你们公司的作品!”
“谢谢!”林仙鹤笑容更大,端起果汁杯,“我敬你,要是真有那一天,我肯定听你吃顿大餐!”
陈启东也端起咖啡杯来,和林仙鹤的果汁杯相碰,这么幼稚的举动,却让他感受到巨大的快乐。
两人在咖啡馆里聊到5点,陈启东提议去酒店4层的粤式餐厅吃晚餐,林仙鹤是请客的一方,自然是客人说去那里就去那里。
陈启东选了个靠窗的四人位置坐下,林仙鹤作为东道主,请客人陈启东点的菜,陈启东一点没客气,点了许多,足够四五个普通饭量的人吃。四人餐桌上,满满摆了一桌子。服务大概以为还有人没来,一直留着外面的两套餐具没撤。
“这里的菜改良过了,你尝尝和在港城吃过的有没有区别。”陈启东示意林仙鹤先动筷子。
林仙鹤也没客气,夹了一块烧鹅,品尝之后说:“有些区别,不过也挺好吃的。”
陈启东:“我反而觉得这里做的更好吃,没那么甜。”
林仙鹤笑:“看来你很习惯燕市的生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