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明确答案(第2/3页)

“都是按照你的方子做的。”

“这事不提了。”美心老大不高兴,“香港都回归了,我们家却有人跑了。”

有人进门,是老六家喜。带着泪。

美心心疼,“怎么了这是?”

老太太也问情况。家喜见到亲人,放声大哭。家丽心里本来就毛,家喜一哭,她更着急,“老六,有事说事,哭什么!多大的人了,有什么不能解决的。”

家喜哭嚷着,“王怀敏……王怀敏欺负人……”

后院,小年靠墙站着,朝汤家后院方向看。汤小芳出来了。小年吹了声口哨。小芳说:“你别惹事了。”

“你给我个准信。”

“不行。”

“我上班了,有工资,要不我支持你吧。”

“支持我什么?”

“支持你读大学啊。”

“用不着,我又不是穷困儿童。”

秋芳从里屋出来,看到小芳和小年说话,先轻喝,让小芳进屋。又严肃地,对小年,“何向东。”她叫他大名。“能不能跟我们家小芳暂时保持距离?她马上要考大学,不能分心。”

“我知道。”小年不怕生。

“谢谢理解。”秋芳很有礼貌。

“芳姨,”小年说,“我和小芳有在一起的打算。”

秋芳惊得差点没站稳。她怎么也想不到小年能说这样的话。稳住,必须稳住。如果在平时,秋芳可能还会礼貌地周旋一番,可对小年这样的孩子,她必须直接。

“你们不合适。”秋芳给出明确答案。

“为什么?”小年刨根问底。

秋芳不知道怎么答。

“就因为我妈曾经和小芳爸谈过?所以两家就有仇了?”小年知道很多,“一辈是一辈。”

秋芳被气得浑身发抖。这事都过去多少年了。不行,今天不能被一个黄毛小子击倒。

秋芳定住心神,“我问你,小芳是不是要考大学?”

“是。”

“她考了大学是不要去外地?”

“我可以等。”

“别傻了。”秋芳笑笑,“小芳将来要像他舅舅一样,去外国留学,回不回来都不一定。你一直等么?向东,你们不可能的。你们都还很年轻,很多东西都没定下来,变数很多。没有什么天长地久的。说了,只不过是自己感动自己。路,没有好坏,都是人走的,只是你们根本不是一条道的人。”

这下把小年说住了。

小芳从纱门里探出个头,“妈,走不走?”他们要去外婆家。秋芳不再恋战,转身回屋。

小年一个人留在院子里,若有所思。

一盏月亮高悬,皎洁皎洁的,就差那么一角,尚未圆满。

刘妈家,一桌子菜,中间是秋林最喜爱吃的老鸭烧豆。正经中秋汤家要聚,所以刘妈这提前做出一桌,和儿子、女儿、女婿过节。

刘妈挖了一勺黄豆到秋林碗里。

为民和秋芳对看一眼。

刘妈又连忙给他们布菜。好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

秋芳笑说:“行了妈,给你儿子吃就行了。我们吃不多。”

为民有糖尿病,老鸭烧豆里必放冰糖。所以为民不能多吃。秋芳是医生,食盐摄入量一向控制严格。老鸭是咸鸭。她也不愿多吃。秋林也不客气,吃完碗里,又挖了两勺豆子。刘妈见火候差不多,便朝秋芳使了个眼色。秋芳不抬头,正常吃饭,装作不经意,说:“小林,我们医院那个小护士怎么样?”

“哪个小护士?”秋林抬头,一脸茫然。

“就我给你介绍的那个,圆脸的,漂漂亮亮的。”

秋林继续茫然,还是回忆不起来。

弄得秋芳节奏被打乱,只好解释,“照片给你看过了,还给了你电话号码。”

秋林嘴里还有饭,停了半秒,恍然大悟,“哦,那个,还没见呢。”秋芳装作不高兴,“你也上点心!总不能让人家小姑娘约你!”刘妈也跟着道,“对对,小林,不是妈说,你也该有个人照顾。”

秋林嘟囔,“不是有妈呢么。”

“妈能照顾你一辈子?”刘妈着急。

“那有什么不能的。”

“妈多大你多大?黄土都埋到妈脖颈了,你人生才刚开始。”

为民和秋芳都连忙,“妈——”老年人怕死,怕提死,刘妈一向回避。但为了儿子,刘妈直面。

秋林放下筷子,上课般,“根据科学研究,人的寿命,他是随即的,不是说老年先死,年轻人后死,都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