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3/4页)
去年种番茄的人少,价格一度飙到六七块一斤,今年大家一股脑把黄瓜地豆角地全改种了番茄。
淮城的需求量就那么多,再多的卖不出去。成熟的番茄摘下来没地方放,只好扔掉。
销往外地也不现实,运输成本太高,加上天热损耗,赚不到什么钱。
菜农叹了口气:“要是能把地里的番茄卖掉一半,闺女下学期的学费就能凑齐了。”
“今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靠卖菜吃饭,结果菜卖不出去。我家都还算好一点的。村东头的大庆家,他儿子有肾病,才十三岁,别说做什么透析了,现在连药都快吃不上了。”
跟村长汇合后,一行人一边聊天一边往番茄园走去。
夏时站在田埂上,卷起裤腿,准备跟菜农一块下地。
年过半百的村长阻拦道:“别弄脏你们的鞋了。还有蚊子,都是花蚊子,咬人厉害着呢。”
夏时笑了笑:“没事。”
她转头跟郑鸣对视了一眼,郑鸣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
夏时接过村长递来的草帽戴在头上,跟着菜农边走边聊,了解到了不少番茄种植的小技巧,番茄的各种吃法,还学会了自制番茄罐头。
郑鸣调整好摄像机镜头,夏时从包里拿出话筒准备做一则现场报道。
她正要把头上的草帽摘掉,再去小河边洗掉脚上和腿上的泥,郑鸣摆了下手:“别摘,就这样拍。”
夏时喝了口水,润润喉,站在镜头前。
“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距离淮城市中心六十公里的燕鸽村,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这一大片番茄园。”
镜头视角转换到无边无际的番茄园,夏时接着说道:“加上与燕鸽村相邻的上井村、下井村,这片番茄园的种植面积超过五千亩,远高于淮城市场需求。”
“番茄大量滞销,果农无奈之下只能将其销毁。”后期制作会在这个时候插播他们之前拍的番茄坑。
夏时蹲下,摘下一个熟透的番茄,从中间掰开。
红灿灿的饱满果肉带着晶莹的黄绿色番茄籽,这是大自然的宝贵馈赠。
郑鸣给了这个镜头特写。
夏时采访了一个农妇,农妇介绍了几种番茄的吃法,除了西红柿炒蛋等大众食谱,还包括一些鲜为人知的。
夏时:“番茄富含各种维生素、番茄红素以及镁、铁、磷等矿物质成分。小孩吃番茄调整肠胃,年轻人吃番茄美容养颜,老年人吃番茄保护血管。”
夏时站在摄像机前,此时的她不是记者,是个舌灿莲花的推销员。
夏时打开自己的手机,调出微博上水果涨价的热搜,在镜头前停留了一下。
“水果太贵吃不起,没关系,番茄好吃又不贵。”
说完摘下来一个番茄,随便擦了擦,咬了一口,对着镜头吃得喷香,汁液溅得满手也浑然不在意。
郑鸣透过镜头看着夏时,这姑娘厉害,挺会抓热点做营销。
拍摄结束,郑鸣一边整理摄影机一边笑道:“你们年轻人不是都流行什么仙女人设吗,你都一点包袱都没有吗。节目一播出,全淮城的老百姓可都看见了。”
夏时拿出纸巾把唇边和手上的番茄汁擦掉:“什么叫我们年轻人,郑哥您也才二十九。”说完递了个刚摘下的番茄。
郑鸣接过来,擦擦吃了。
村长接了个电话,转头对几个菜农喊道:“消防同志已经帮咱们把马蜂窝捣掉了。”
夏时一听见消防两个字就想到了她的梦中情车。
“村长大叔,有消防员过来是吗?”
村长点了下头:“村后面的大树上长了个马蜂窝,比缸口还大,经常有人被咬,就请了消防同志过来。”
采访任务已经结束了,郑鸣收拾了一下工具,准备去采访车里把内容发给制作组的同事。
夏时跟着村长一快玩去了。
马蜂窝果然已经被收拾掉了,消防员正在脱防护服。
夏时一眼就看见韩峥了,他坐在一个小土坡上,背靠着一棵大树,穿着军绿色的背心,正仰头喝水,喉结上下滚动,一口气喝掉大半瓶。
夏时挥了挥手,脸上热情洋溢:“韩队,又见面了,缘分啊。”
她对他目的从来都不单纯,缘不缘分的,她根本不在乎。
她在乎的是她的梦中情车。
韩峥看了她一眼,点了下头,算是打招呼,并没有要跟她深入交谈的意思。他把矿泉水瓶放在地上,随手摘了根狗尾巴草在唇边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