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扶不起的贫我是不扶的……(第3/4页)

小哥:“……”

小哥没办法,只得想办法从常在盐源晃的收购人那里一层一层打听到安夏的联系方式。

尽管小哥是被亲爹强行赶过来的,不过他吹起自家的山货还是很有一套,顺便再说说他们现在的情况。

他爹的梦想是:卖了山货的钱能让村民自己收着,安夏出钱给他们搭钢梯。

他不敢跟安夏这么说,把梦想简化了一点:卖了山货,换钱,搭钢梯。

做为一个商人,安夏觉得此事算有利可图,珍稀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山珍,再加上扶贫的好名声,是可以做的。

但是架钢梯时间太久了,不符合她追求的快速变现要求。

她向小哥提出:“先让要上学的孩子直接搬下来嘛,不然要等好几年呢,都耽误了。”

小哥回答:“不得行哦……他们走了,家里谁干活?”

此时的大凉山在乎教育的家庭少之又少,男孩生下来就是壮劳力,女孩生下来就是嫁人,受什么教育上什么学,好多人一辈子到死连汉语都不会说,也过完了。

算算修钢梯起码要三年,修好钢梯,他们还不是不乐意上学,根本无法从本质上改变命运,钱砸了,事情没有一点改变,想到这,安夏就提不起精神来,让小哥直接跟收购员工谈山货的事情,她不想管后面的事情。

没过几天,当地扶贫办找到安夏,说了一大堆客套话,又狠狠地夸了一通紫金公司在帮助当地人脱贫致富上做出的努力。

最后才说出重点:希望紫金能帮忙。

这位新来的扶贫干部,干劲特别足,一心要立马干出点什么事来。

小哥所在的村子是当地汉化程度最高的,起码能沟通,不像其他村子派驻干部都挑不出来,村里没一个会说汉语的……

当地扶贫办希望先拉出一个典型来,拨款不多,就只能指望拉赞助。

他们在盐源听说安夏给当地果农出主意,觉得安夏是个聪明又善良的好人,这才打了这个电话。

安夏平静地说:“我就一个要求,必须让孩子们下来读书。不然何必修钢梯,就让他们在山里过一辈子好了。”

经过扶贫干部的一通天花乱坠的说服,小哥他们村同意了,其他几个村还在说劳动力不足的事。

至于那几个不通汉语的村子根本聊不动。

已经有几十个人,安夏已经很满意了,她与电力、电信沟通,尽快让孩子们读书的地方通上电和网络。

下一步是去看看能供应哪些山珍。

安夏很期待,山珍好啊,花椒啊、苦荞啊,还有各种稀奇古怪,噱头满满的草药啊……拿出来做个山货节,限量限购,提前预约……

她专门带了摄影团队,这几个摄影师都曾为了采风上过雪山下过地穴,体力和胆识都没得说,技术也很好。

安夏的身体没有辜负她,她爬到村子的时候,起码还没错过饭点。

摄影师们摆开场子,拍村庄的拍村庄,拍作物的拍作物……到下午吃完饭,小哥的爸爸提议带他们一行人到另一个村子去看看,那个村子很远。但是水土不一样,长得苦荞特别好。

哦苦荞啊,养生的,可以可以。

扶贫干部和安夏的团队又一起去了。

路上,小哥的爸爸向众人描绘苦荞成熟时,田地里的风景如何美丽。

等到了村子,天已经黑了,该村村长热情拿出腊肉,还有采的野菜爆炒一锅,还有一种长长的、又干又有嚼劲的肉条,非常香。

安夏走了这么久的路,累得一点都吃不下了,据摄影师们说,真香,真好吃。

村里只有树枝照明,昏沉沉,什么都看不清,大家就在村长家里睡下了。

第二天早上,众人都说想吃昨天晚上的肉条,他们愿意出钱买。

村长端出来一个簸箩,里面一条一条,是晒干的蚯蚓。

此时尽管有人情绪起伏,但还算稳定,出身云南的扶贫干部甚至又吃了一根。

村里人听说有人来收山货,都兴冲冲地拿着自家收藏的好东西过来。

安夏一眼就看见了枯萎的罂粟果,顿时脸色一变。

她一时又不敢确定,万一是草果呢?毕竟她长这么大,只隔着屏幕见过。

她便问村长:“这是什么?”

村长说:“哦,长寿果,好东西!放一点点在锅里,香哟!熬出的膏子还能止疼,我们原来种苦荞的地方,都改种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