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一炮双响普利策(第2/3页)
罗杰·斯特劳斯与李·博蒙特交情很好,要不然也不会让他有打擦边球的机会。
他在电话中告诉罗杰·斯特劳斯,《上帝保佑米国》之所以会独中两元,主要是因为今年小说和历史写作类的提名作品实力普遍缩水。
当然,这个原因只是一个基础。
最关键的是,这些年普利策新闻奖的名声越来越大,创作类奖项的影响力却始终差了一些。
评委会如此操作,也是想为奖项吸引一些舆论关注和讨论度。
《上帝保佑米国》出版半年,在米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读者众多,口碑爆棚。
而且这两年林为民在米国名声如日中天,他这样一位外国作家所创作的米国历史背景的小说获得米国奖项,话题性天然就要比别的小说高。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刚刚过去的三月份,因为湾岛问题,中米两国的关系降到了冰点,这个时候给中国作家颁奖,评委会认为这也是个可以创造话题的新闻点。
林为民在电话中听着罗杰·斯特劳斯讲述着《上帝保佑米国》获奖的内幕,内心已经无力吐槽。
都说过国内评奖黑,实际上国外也都一个德性。
普利策奖好歹只是为了些关注度和话题性,获奖作品的选择也算正常。
后世很多文学爱好者应该都听说过,于华的《活着》曾经获得过意大利的文学奖,奖项名字叫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这个奖项曾经也算是意大利文学界相当有名气的文学奖项,但在2009年却取消了,原因是评委会主席把经费给贪了,没钱了,办不下去了。
不过,不管心里怎么吐槽,这总归是得奖。
但在罗杰·斯特劳斯告诉他,评委会给他发的邀请函已经提前寄出,邀请他在5月初赴米国领奖的时候,他却犹豫了。
眼下中米两国关系紧张,他要是去了米国,少不了要被问到一些关于政治的话题。
这种时候,远离是非之地才是明智之举。
任罗杰·斯特劳斯如何劝说,他坚持不出席颁奖礼,让罗杰·斯特劳斯很是无奈。
在罗杰·斯特劳斯遗憾的语气中,林为民挂断了电话。
可他没想到,仅仅过了不到半天时间,WJ部竟然打来电话邀请他去一趟。
等去了之后,跟他谈话的是WJ部负责人钱老。
WJ部此时已经得知了《上帝保佑米国》获得普利策奖的消息,这次找林为民来,就是希望他能够赴米出席普利策奖颁奖礼,缓和两国如今紧张的外交关系。
上个月还剑拔弩张,这个月就要缓和关系?
林为民不解其中原因,钱老只好耐心给他解释。
原来是在上周,米国大统领拉链顿在亚太裔名人聚会上讲话着重提到了希望可以改善与国内的关系。
演讲内容很长,发言也很中肯,明显就是借着这个聚会向国内吹风。
国内领导层闻弦音而知雅意,恰好此时林为民获得了普利策奖,正是一个缓解双方关系的好机会。
林为民听完这个解释心中释然,后世96年双方关系紧张之后,确实又在很快时间内恢复,并且热度更盛从前。
既然组织上需要他,林为民自然当仁不让,答应下了这件事。
数日之后,林为民接到了普利策奖评委会发出的邀请函,准备了一天后,他登上了赴米班机。
在同一架班机上,还有几位WJ部的工作人员。
5月8日,米国纽约。
哥伦比亚大学,洛氏图书馆,圆型大厅。
这里是普利策奖的颁奖地,每年的5月8日,都是如此。
上午九时许,众多普利策奖评委会成员、新闻界人士、文学界的作家和评论家以及哥大新闻学院的老师们汇聚一堂,迎接这一届普利策奖得主们的到来。
普利策奖共计21个奖项,今年却只有20个奖项得主。
大家聚集在一处,眼光自然而然的都集中到了林为民这个全场唯一的黄种人身上。
在普利策奖近80年的历史当中,新闻类奖项一炮双响的情况有不少,但创作类奖项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
如此偏爱,人人侧目也是寻常。
众人的目光聚集在林为民的身上,他的目光却放在了陪同他前来参加颁奖礼的两位WJ部同志的身上,两人在来了之后并没有跟林为民站在一起,反而躲在了远处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