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林老师,赢麻了(第2/3页)

“真的是太棒了!”阿瑟·米勒站在那里来回走了两圈,说道:“我还在担心这次的改编,没想到你心里已经有了这么成熟的思路。林,你真是太让我惊喜了!”

林为民耸了耸肩,表情轻描淡写。

让房间里的其他老米不禁莞尔,对于从来不知道谦虚为何物的老米来说,他的轻松洒脱、举重若轻才对胃口。

“不过你这次的改编的尺度实在是太大,尤其是对比你的小说原著来说,话剧的名字就不能再叫《套马人》了吧?”

林为民颔首,“那是自然!”

阿瑟·米勒期待的看着他。

“《追风筝的人》,这个名字怎么样?”

“追风筝的人?”阿瑟·米勒念叨着这个名字,“哈桑就是‘追风筝的人’,这部话剧虽然完全是以阿米尔的视角在演绎,但哈桑才是真正的灵魂。没错,就是这个名字,就叫《追风筝的人》!”

阿瑟·米勒越说越激动,最后拍着手大叫,“就叫《追风筝的人》!”

林为民也很激动。

这叫什么?

这叫出口转内销再转出口啊!

林老师,赢麻了!

两人谈完了《追风筝的人》,周围众人尚有些意犹未尽之感。

想当年,阿瑟·米勒用六个星期的时间创作出他米国话剧史上最经典的话剧之一《推销员之死》就曾让无数米国的话剧爱好者津津乐道。

今天晚上,大家聆听着阿瑟·米勒这位米国现在戏剧金字塔尖上的人物和来自遥远东方的天才作家的灵感碰撞,见证了一部杰出话剧的诞生,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

“阿瑟!”

就在阿瑟·米勒沉浸在创作余韵的激动当中时,妻子英格·莫拉斯不知什么时候举起了相机,对着阿瑟·米勒和林为民的方向按下了快门。

“咔嚓”一声,画面定格。

英格·莫拉斯甩动着相纸,刚出来的照片需要晃一晃促进药水在空气中的挥发。

等到相纸上的画面彻底定型,英格·莫拉斯停了下来。

一张宽大的沙发,年轻的林为民翘着二郎腿坐在那里神色从容。伍迪·艾伦侧着身子做倾听状,眼神专注。阿瑟·米勒则站在沙发后,一手拍着沙发靠背,身子向前探出,脸上的表情激动而欣喜。

画面中心的三个男人,神色各异。在画面边缘,还有布卢姆加登、肖恩·亚当、劳伦蒂斯等人。

整个画面看上去张力十足,充满了故事性。

“可惜,只是拍立得拍的照片!”

英格·莫拉斯有些遗憾的说道。

刚才她看着林为民三人在一起的画面,出于摄影师的本能,她捕捉到了画面的故事感,可周围没有专业的相机,她只好拿到了最近的拍立得,捕捉到了画面。

伍迪·艾伦接过照片,笑着说道:“用什么相机照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照的内容,不是吗?”

他端详了好一会儿,用调侃的语气说道:“阿瑟,我们两个跟林出现在一个画面里也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阿瑟·米勒道:“我七十多岁了,不是很在意这个。”

伍迪·艾伦嘟囔道:“难怪我看着画面感觉格格不入,原来是多了你这个老头子!”

众人闻言顿时哈哈大笑!

照片的插曲结束,伍迪·艾伦拉着林为民一个劲的聊着他的那部《追凶》。

“林,有没有想过把《追凶》拍成电影?”

“电影?”林为民有些意外。

“没错。我觉得你这部小说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不断的建构、打破、再建构、再打破……多么迷人的故事啊!如果拍成电影的话,一定很有意思!”伍迪·艾伦兴奋道。

林为民想了想,说道:“这部小说如果要改编成电影,恐怕不太符合你的风格。”

“我的风格?你看过我的电影?”

八十年代,伍迪·艾伦可从未在中国上映过,所以听到林为民这么说,伍迪·艾伦自然无比惊讶。

林为民露出几分歉意的笑容,“虽然看盗版不太好,但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看过你的电影。外国电影在我们那里叫做‘内参片’,只有少数人才能看到。”

伍迪·艾伦并不在意盗不盗版,他只对所谓的“内参片”感到新奇,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电影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在大洋的另一端被人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