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荔枝糖50(第2/5页)
唐念点点头,两人手牵手行走在各院系的街区,可以看到不同肤色但同样朝气蓬勃的精英学子匆匆走过。
陈知礼指着对面的那座桥说:“那边横跨查尔斯河的桥就是著名的哈佛桥,过了桥就是波士顿市区了,我们就是从这过来的。”
唐念有些惊讶:“原来MIT离哈佛这么近啊,那岂不就是跟我们学校和隔壁一样,他们也会暗中竞争吗?”
陈知礼笑说:“不止暗中竞争,还会明里互撕,上世纪两所学校的学生就因为这座桥的名字在撕了,MIT的学生不服气为什么这座桥明明离MIT更近,却要叫哈佛桥而不叫MIT桥,还说要把这座桥的设计者告上法庭,当然法官没搭理他。”
“后来MIT的一位工程师出来说这座桥不够稳固,哈佛只当是MIT嘴硬不肯认输,不过建成第五年这座桥还因为流量激增垮了……现在的哈佛桥已经是重修过一次的了。重修后MIT又觉得自己机会来了,有七名学生大晚上去桥上用身体丈量桥的长度,还用油漆刷字,宣誓这座桥是MIT的了。”
“后来改名了吗?”
陈知礼耸耸肩:“当然没有,现在还是哈佛桥。不过MIT很多学生到现在还认为这座桥应该叫MIT桥,而且这座桥还有个浪漫的传说故事。”
听到故事,唐念耳朵又竖起来了:“什么故事?”
“相传情侣牵手从这座桥走过,他们会永远在一起。”
唐念半信半疑道:“这不会是你编的吧?”
“MIT的毕业生怎么可能会编故事,那明明是哈佛那个Huge Ego干的事。”
唐念笑得不行,大家可真拼。
为了一座桥的归属斗了一个世纪。
不过也可以理解,要是中关村北大街直接改名叫北大街的话,他们学校的学生也会集体抗议的吧。
“不过,虽然MIT和哈佛互黑这么多年,但两校的合作和认可程度还是很深的,双方学分互认,课程资源也都是共享的,就是说MIT的学生选修哈佛的课程学校也是认的。”
“我们学校前年开始也可以和隔壁了学分互认了。”
“对。”
两人继续往前走着,MIT的建筑都是用数字命名的,陈知礼说:“我的实验室在32号楼,要进去看看吗?”
唐念眨眨眼:“可以吗?”
“可以,周末的实验室人不多。”
“周末居然人不多,我们可是全年无休,一天16小时待在实验室的,哼,看来传言都是真的,都去逛夜店了吧。”
陈知礼笑了声,没反驳她。
32号建筑群不只从外面看造型奇特,墙体都是曲面、斜面,就是没有正经的垂直墙。
从正门进去后,里面也弯弯绕绕像个迷宫一样,几乎没有笔直的走廊,过道也忽窄忽宽,完全没有规律可言。
唐念看着身后那条弯弯曲曲的路,有点不太确定:“你确定我们还能走回来?”
陈知礼牵住她:“放心,我都走了七年了,闭着眼睛都认路。”
唐念跟着他一路上了四楼,CSAIL,这是陈知礼以前的实验室,全球最著名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有24个研究小组,研究领域包括计算生物学、算法与理论,不少图灵奖得住都是在这做实验的。
唐念垫着脚,通过玻璃门往实验室里面望去,和国内实验室差不多嘛,没什么特别的。
“你以前工位在哪?”她问。
陈知礼看了眼实验室,回想一番:“靠窗第三排。”
靠窗第三排。
唐念再次朝里面望去。
那个位置上,现在坐着一个亚洲面孔的男孩子,个子很高,穿着一身白大褂,原来国外的实验室都是穿白大褂的啊。
他旁边有一个女孩,正趴在旁边休息,男生看了会电脑,凑过来对着她的长发编麻花辫。
唐念正偷看的入迷,身后忽然传过来一道带着惊喜的嗓音。
“Jiri?”
“hi,真的是你!”
是个白人,穿一身牛仔套装,褐发络腮路带墨镜,陈知礼熟络跟他打招呼:“Karl,好久不见。”
男人摘下墨镜,跑来与他拥抱,唐念站在一旁,听两人用英语交流着。
打完招呼陈知礼跟她介绍:“这是Karl,我读phD时的同学,现在就在学校任教,要叫prof.Karl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