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王爷不可以(第2/5页)

过了好一会儿,“工部尚书年纪大了,禹州是个不错的养老的地方,当官不为百姓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红薯已经被礼部尚书拿去种了,那工部尚书就去禹州种树吧。”

荒唐啊,荒唐,这陛下简直是荒唐。

那礼部尚书反对立男皇后,被贬去赈灾,这还算有个说法,要是灾情得到控制,那也是礼部尚书的政绩了,回京之后,就算不升官,赏赐是绝对不少的。

但这工部尚书为什么被贬?

还被贬去种树???这是什么道理???

禹州几乎年年水患,前前后后不知道多少代工部官员前赴后继,改善情况的也只是寥寥无几,只说这几年,哪怕是没有那刺史的贪污,工部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前些年这事情没爆出来,顶多说一句工部怠政,一般来说,罚一罚俸禄也就算了。

特别是这工部尚书还是保皇党,皇上这话说出来也太让人心寒了。

工部尚书贺古堂却似乎意识到一点什么,能在工部坐到尚书的职位,除了背后的世家,那跟他本身的能力还是有关系的。

他想了想,并未像其他人以为的那般叫屈叫冤,而是恭敬地接了圣上的旨意。

凌秋桑暗中点头,这工部的老头儿还是有点儿用的。

“行了,种杨树和柳树吧。”凌秋桑挥手,“工部尚书这位置还是给你留着,把树种好了再回来,你理个章程,去找户部拨款。”

户部那老头儿老神在在的站出来,“陛下,前些日子,修缮皇陵,行宫修建,以及陛下亲口批的一百万两赈灾银和一百万两军饷,如今户部已经捉襟见肘了,拨不出款项去种树了。”

户部,就是一个国家的钱袋子,前面能随便拿出百万两银子去修建陵寝,去修建行宫,必然还是有钱的。

现在说没钱,无非是这太后党把持了国库,不想让皇上顺利完成任务。

刚才蓝御拿出来的账本,户部下面不少官员都落马了,这户部尚书倒是谨慎,没捉到他的小辫子。

但是户部是什么,就是为国家赚钱的部门。

凌秋桑前些天也没闲着,还是略微查了一下大晋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当朝的官员。

说实话,大晋之前是真的挺富有的,还亏得开国皇帝和之后的那几个皇帝的积累。

那时候的大晋还真称得上是盛世繁华。

别的不说,这国家就没缺过钱。

但是这后面几代皇帝就不太行了,再到凌秋桑这一代,要不是国库有底蕴,这国家得被败家太后党给弄破产了。

赈灾的钱不能动,百姓才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边关粮草也不能动,往年粮草不足也就算了,他凌秋桑来了,就没有让边关将士饿着肚子保家卫国的道理。

加上今天落马的大臣,抄了他们的家,应该也能有不少钱,不过.....他要做的事情,光是抄了大臣的家,应该是不够的。

所以他琢磨了一下,“朕还年轻,再活个几十年都没问题,皇陵的事情先等等,还有修行宫的钱,都给朕挪出来种树。”

行宫就不说了,但是这皇陵暂停修建,似乎不太合适,一般来说,皇帝登基就要开始准备皇陵的修建了。

太后党巴不得他早点死,好让他传位给太后的亲儿子,这皇陵也确实是早就在修建了,但这年年改建,这里需要重新做,那里需要重新建。

凌秋桑心里门儿清,不找些借口,怎么找户部拨款?底下的人怎么贪墨?

呵,都要给朕还回来。

又有人站出来说暂停修建皇陵,于理不合巴拉巴拉。

凌秋桑一掌拍在了桌上,啪的一声,桌子四分五裂,摔了个细碎。

“于理不合?又是于理不合?这朝堂上于理不合的事情还少了吗?”

凌秋桑站起身,从台阶上一步一步地往下走。

每一步都给人十足的压迫感。

“半个朝堂的官员都在贪墨国库的钱粮,百姓凄苦你们看不见,朕不过就是暂停修建皇陵罢了,有何不可?”

他指着空了一半的朝堂,又指了另外一半还在朝堂上的大臣,“真当朕是不敢动你们了吗?你们可还记得,这国家姓什么?这天下是谁的天下?”

百官噤若寒蝉,通通跪地趴伏,噤若寒蝉,不敢言语。

不管是哪一派的大臣,对傀儡皇帝的印象都是软弱可欺,身子骨儿也差,可是没想到他居然能一巴掌拍碎一张实木桌,气势还这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