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冯秋凤(第3/4页)
姜丽萍的普通话也带着浓重口音,并不比姜利海好多少。
想也是,这时候的他们,很少有机会用普通话,一天天的,都在说方言。
姜丽云无奈开口:“冯易,我来教你吧。”
她的普通话,可比姜利海姜丽萍好多了。
上辈子她那个白眼狼儿子读书的时候,学校狠抓普通话,到了什么程度呢?当时在学校里说方言就要扣分。
她普通话不好,被儿子嫌弃,再加上听儿子整天在那边背拼音,她就跟着把拼音学了学。
再加上后来大家都用普通话,慢慢的,她的普通话就标准了。
当然,她依旧存在前鼻音后鼻音分不出的情况,但比家里这几个人,真的好太多了!
冯易坐到姜丽云面前,姜丽云道:“这个字读掷,是翘舌音……这样吧,我从拼音开始教,我们先学拼音。”
想到这里,姜丽云看向姜丽雨:“小雨,你也来跟着学!”
姜丽雨这个在八十年代上小学的人,因为读的是农村小学,普通话同样不标准!
一起学吧。
她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虽然没有那些播音员说得好,但绝对比乡村小学的老师说得好。
这会儿人才紧缺,中专毕业的老师都是紧着城市分配的。
姜丽云把一个个拼音读给冯易听。
她的拼音能学好,除了要辅导孩子做功课以外,还有个原因,那就是她后来用电脑,是用拼音来打字的。
当时他们家买的电脑打字只能用拼音,她又多少有点基础,就用拼音打字了。
冯易跟着姜丽云,没多久就把拼音给读好了,反而是姜丽雨学了好一会儿都没有学好。
至于姜利海和姜丽萍……他们已经呆住了。
他们虽然普通话不好,但因为没少听收音机的缘故,知道标准的普通话是怎么样的。
姜丽云说的普通话,那可太标准了!
想了想,姜丽云还道:“冯易,以后我跟你说话,尽量用普通话,这样你也能学得快一点。”
“好!”冯易认真点头。
姜利海看着冯易,心里升起一股紧迫感来。
他也要抽空学习,不然指不定哪天就被冯易超过了。
这天晚上,姜家的气氛挺好的,村里其他人家也一样。
顾大发被冯易载到家门口,就急急忙忙往屋里走,而他刚进屋,就闻到了肉香,不免惊讶:“今天家里吃肉?”
“不是吃肉,是吃鸡头,”姜小姑从屋里端出来一盘红烧鸡头,“还有鸡血汤,加了鸡肠的。”
鸡肝鸡胗鸡心什么的,姜丽云也冻了起来,但鸡肠她没有冻起来,让村里人挑拣着带走了。
姜小姑道:“我现在在丽云那边负责切鸡肉,按切的鸡的只数算钱,能顾着家里还能挣钱,真的特别好,今天还带回来不少东西!”
姜小姑端上来的那盘红烧鸡头里面还混了鸡皮鸡肠,鸡血汤里也有鸡肠。
那些已经富裕起来的人家,是不屑于要这个的,但对村里的普通人家来说,这都是好东西!
顾大发这些天在姜丽云的铺子里吃得很好,但炖煮入味的鸡头,他依然愿意吃。
顾家在吃,村里其他人家当然也在吃。
姜洪海今天依旧在喝酒,只是跟以前只能用咸菜下酒不同,今天桌上有一盘蒸鸡头。
姜洪海的母亲年纪不小却还要干各种活,一天下来早就累了,自然没心思把鸡头红烧,就只蒸一下,让姜洪海蘸着酱油吃。
姜洪海用筷子夹着鸡头,蘸点酱油吃一口,再喝一口酒,吃得津津有味。
不过他也有不满的地方:“小凤去了镇上,就人面都见不着了!最近家里乱糟糟的!”
姜洪海的母亲道:“她是去挣钱的,总不能天天回来。”
“那顾大发不就天天回来?”姜洪海不满。
姜洪海的母亲道:“人家不是说了吗?她晚上要揉面,早上还要三点就起来做饺子,回来住的话,赶不上去镇上干活。”
姜洪海总算不说话了。
姜洪海的父亲转移话题:“这鸡头真好吃,明天再去捡点回来。”
“对,再去弄点,鸡肠也可以多弄点,红烧一下。”姜洪海一边说,一边将整个鸡头浸在酱油里,然后先是吮一口,再咬点肉下来。
他喝酒喝多了口味特别重,平常孩子觉得咸的菜,他嫌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