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猜测(第3/4页)

而且现在距离前朝覆灭已经快一百年了,中间五十多年的群雄割据灭掉了大部分忠于前朝的大臣,剩下的也在洪烈皇帝立国后死的死降的降,到现在就算还有极个别也早已翻不起浪来,前朝余孽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了。

“那总不能是陈献与怒炎一起发梦了吧?”李荣也是心累:“各地将领都是陛下和先帝的亲信,而且有你们军校的督查入驻,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来。手里没有兵权就作反根本是开玩笑啊,纯粹为了恶心人的吗?”

“所以幕后之人才要借助慎军的力量。问题是——”温止抬头看了大家一圈:“我说假设哦,假设这次慎军真的打赢了咱们挥师南下,吴王必然要领兵救援,又被他陷害是和慎军两面夹击,引起陛下忌惮,那谁有办法得利,甚至登上大宝?”

“没有人。”袁明山摇头,就算陛下有什么意外,后头还有雍王殿下呢。

确实是没有人,陛下的地位太稳固了,就算面临兵祸也无法动摇他的正统。

“说起来,我记得除了吴王和秦王外,朝中还有一位亲王吧,那位怎么样?”秦和玉突然问道。

“你说的是晋王吧,”李荣笑了笑,解释道:“是这样的,洪烈皇帝共有三位皇子,分别是老晋王殿下,老吴王殿下和先帝爷。老吴王殿下去的早,十七岁就战死沙场没有后代,先帝爷登基时做主给他过继了老晋王殿下的次子,也就是如今的吴王继承香火。而晋王是老晋王殿下的嫡长子,吴王的亲哥哥,现在是宗人府的宗人令,毕竟他是最年长的嘛,陛下见着他都得称一句大堂哥的。”

“晋王的话,好像很低调。”温止扬眉:“除了大朝和早朝站班,几乎没看过他出现在乾清宫。”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陛下和吴王的关系好,和晋王就差了些。”李荣是跟着洪烈皇帝打过仗的人,比这些年轻人更明白其中的纠葛:“洪烈陛下登基的时候老晋王还在世,晋王是跟着老晋王住在宫外晋王府的,而吴王那时候才四岁,被养在宫里从小跟着先帝爷长大,与先燕王殿下关系极好,连带着和陛下关系也不错,陛下要重用老晋王一脉,自然会选择吴王。”

先燕王殿下是陛下的亲哥哥,比陛下大五岁,在先帝登基后就被立为太子。可惜他自小体弱多病,二十二岁时就病逝,并没有留下子嗣。之后陛下登基,改封他为燕王,几年前还给他过继了秦王的嫡幼子续香火。

“只是这样?”温止还是有些疑惑:“陛下不是感情用事的人,他这般忽视晋王肯定还有别的原因吧?”按照历史经验,在和平年代作反的除了前朝余孽外,跳的最欢的就是皇帝的叔叔兄弟儿子们了,先帝那一辈的已经不在了,下头的皇子们都老老实实,这几位王爷可不就是重点排查对象?

“确实是有些原因,”李荣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吴王是老晋王的侧妃宋氏所出,有传闻说老晋王妃就是被这位宋侧妃害死的,之后一直是宋侧妃掌管晋王府,直到老晋王去世,宋侧妃殉葬。”他给了大家一个“你们都懂”的眼神:“晋王和吴王虽然是亲兄弟,但有杀母之仇在,关系其实很差。吴王自小在宫中长大还好些,晋王却极其讨厌吴王,甚至暗中下过杀手。先帝知道后便不怎么喜欢晋王,觉得他心思太阴沉手段太狠辣,连带陛下都从不与他亲近,更别说重用他了。”

看到大家若有所思的样子,李荣苦笑:“我知道你们怀疑他,但是这也不太可能。宗人令管理宗室,如今大鈅朝的宗室才这么小猫三两只,但凡有实权的都是陛下亲信,根本没人会帮晋王,就算他心有不满也做不了什么。”

似乎真的是这样。大家点了点手指:晋王低调得过且过,吴王是陛下亲信,秦王和陛下手足情深,至于十一岁的燕王就更不用想了,如今还在上书陪着平王殿下读书呢。

不是前朝余孽,不是皇室宗亲,也不是实权大臣——臣子作反只会发生在动乱年代,以清君侧或者替天行道的名义进行,如今江山稳固四海升平,这种可能性完全不存在。

“会不会是我们想的太复杂了?”袁明山若有所思:“可能幕后之人并不是想作反,单纯就是要陷害吴王一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