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老兵不死,并且没有凋零(第4/6页)

回家老那和沈琳一说,两口子和婆婆不胜唏嘘。沈琳算账,现在他们有八十万存款,卖卤货和老那开滴滴的收入足以维持日常生活,好像可以稍微松口气了。所以她有个想法,市场卖久久鸭的人回老家了,店面转让,她想把它盘下来,有个固定的店面,生意就更像样了。再畅想下去,她也许可以雇个帮手,产量再多一点,品种再丰富一点,不止卤货,糟货也可以试一试。不单店面卖,也可给周边餐馆供货以及网上销售。胆子再大一点,甚至可以去注册个品牌,老干妈、周黑鸭、久久鸭、绝味等,都是从街边的个体户干起的,她又有什么不可以?毕竟只有四十来岁,人生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奋斗。

老那听着老婆的构想,只觉得万般佩服,前阵子被打击的经营工作室的信心又一点一点被点燃。说来惭愧,他号称营销从业人员,其实从来没有帮老婆包装策划过她的卤货。从前他也带她做的卤货给姜山等同事吃过,大家赞不绝口,但自己从未上心想过,这也可以是一条生财之道。

老那说:“我支持你,想干就干。不过我只有一个要求。”“什么要求?”

“不要累着自己。”

沈磊在青旅住了一个多月,工作迟迟没有找到。不是没人约面试,不过那些工作都不理想。也不是薪水低,是工作强度太大了。在一家咨询公司上班的同学曾把他的简历引荐给公司人力,面试结果很理想,马上就能入职。临去之前沈磊又犹豫了,他在朋友圈经常看到同学加班,早九晚十,周末也经常加班,他接受不了这样的工作节奏。这天他和同学约着喝咖啡,同学知道他的想法后笑他不切实际,你不想加班,就基本找不到高薪的工作。

“我可以接受普通薪资啊,只是不想那么累。”

同学哈哈两声:“据我所知,普通薪资的工作,加班也极为普遍,现在许多公司都在推行大小周。”

沈磊不解问道:“什么叫大小周?”

“指这个星期只休一天,下个星期休两天,如此循环。”沈磊目瞪口呆:“这不是严重违反劳动法吗?”

同尝耸耸肩,一脸认命的潇洒,接着换了个话题,吞吞吐吐地说:“告诉你个事,我刚才在谢美蓝同学的朋友圈看到了,谢美蓝再婚了,在国贸大酒店举行婚礼。据说已经怀孕五个月了,婚纱都遮不住肚子呢。”

沈磊说:“哦。”他一时不知说什么,要说心中一点儿没起波澜,不可能,但也没有多大的不快。谢美蓝当然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以他的视角,谢美蓝背信弃义;以谢美蓝的视角,她可是拨乱反正弃暗投明,这有什么可说的呢?沈磊看着同学的神情,知道对方说这话的目的是想看到他失措的表情。同学是好人,为自己介绍工作,但不妨碍他无意识的恶意。就是这些微妙的时刻让人们畏惧人世间。

回到青旅,沈磊在客厅与同住在这里的旅客下棋,对方是个三十多岁的澳洲男人,已经去过全球三十个国家了,理想是在每个去过的国家的首都都生活一阵子。没钱了他就回国挣钱,在各国旅游的时候也会想一些办法挣钱,比如当兼职英语老师。

下棋沈磊输了。输这个词之前他不怕的,此刻却有点沮丧。两人聊着天,沈磊问:“你准备旅游到什么时候?”

对方道:“我也不知道,目前不想停下来。”沈磊问:“你父母不干涉吗?”

对方道:“我父母现在正开着一辆三手的房车在尼加拉瓜旅游。”

沈磊哦了一声。他返京一个月,父母三天一个电话,问他找到工作没有,目前生活得怎么样,缺不缺钱?缺钱就直说,想回老家也别觉得不好意思。说得他无比烦躁。

沈磊问澳洲男人:“你说人为什么活着呢?”他道:“我不知道别人,我是为了体验而活着。”

沈磊怅然,他也想秉承这样的理念活着,事实上也无任何人能干涉得了他,问题是他不够纯粹,也纯粹不起来。比如说他身上就剩三千块钱了,不去工作怎么办?难道真的让父母寄钱来?又或者去打短工?青旅旁边的餐馆就在招服务员,真的去吗?这不是疯了吗······也许他不懂什么叫“活着”。正思绪纷繁之际,手机亮了,是李晓悦发来的微信。沈磊一阵惊喜,又有点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