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采菊终南山,悠然看美剧(第4/5页)
有一瞬间沈磊觉得自己已经想通了,可继续追问:既然如此,那可以一辈子都待在这里吗?他又无法作答。鲁宾逊漂流是不得已而为之,无时无刻不想逃离,他来到终南山可是自愿的。不得逃离的鲁宾逊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梭罗也仅仅在瓦尔登湖隐居了两年,他打算在终南山待多久呢?
由此沈磊理解了自己下午没有回绝房东的那一点点犹豫。他想长久在终南山待下去,就必须有收入。每日的花销无论怎么省,存款还是一天天减少。何况每周下来一趟,重返人间,与正常人沟通交流,非常重要。因为有一次他路过一条小溪时无意中照见溪面上的自己蓬头垢面,一副野人模样。算了下,他已经二十天没有和人说过话了。他怔了许久,再这样离群索居下去,社会功能会退化的。他又诧异,怎么自己居然在为待在终南山而做长久的打算吗?比如他已经在盘算,天眼看就要凉了,丰收的蔬菜有一部分可以晒干,一部分腌制。也许可以再多种点土豆,还该进山多摘点木耳,耐储存。1600米的高山,冬天会是对生活严峻的考验······唉,在一个地方住久了,生活的枝蔓就会四处攀爬,离开时且得撕扯一阵子呢!
沈磊给老柯打电话,同意给小雪补课。父女俩都很高兴。下一周周六,沈磊如约下山,到小超市。补课很顺利,他渐渐与小雪熟了起来。
17岁的小雪资质不够但非常勤奋,因为敏锐地知道自己不够聪明,勤奋里就带了焦灼,仅而更加笨拙。每次沈磊讲完数学题,小雪都点头说她明白了,但下一次遇到类似的题,她还是不会。这证明她没有真明白,那些对他来说非常简单的数学题,为何她总是不能举一反三?还有语文的阅读理解,她总是用非常奇怪的角度去答题,明明有更简单的方式。他随即领悟,她太紧张了,所以失去了判断。她不相信知识是她平心静气就可以掌握的,因为不相信自己的智商。英语,她的基础不好,听力、口语都差。这也怪不得她,县里的中学条件就那样。
沈磊捕捉到这份焦灼,他反感起来。他逃到终南山,就是为了逃开这份焦灼。都终南山了,为什么还有焦灼?
老柯客观地点评,我这女子不够聪明,她哥考了个一本,也不知道她二本能不能考上。沈磊开导小雪,你喜欢什么?小雪抬起脸,我喜欢城里,我想考出农村,像我哥一样在城里生活。沈磊生气,又想起十四年前的自己,心一软,我说的是你应该知道自己最喜欢什么,比如你偏文还是偏理?你的爱好是什么?小雪沉默,她文理都不好,她对什么都没有特别的兴趣,只知道刷题能把分数提上去。
沈磊继续引导,比如说,我偏文科,喜欢看书,我—他蓦然止住话头,他喜欢安静地在图书馆一本本看书,还喜欢把档案一份份整理好,归类收纳。恰是这份太固执的喜欢,不肯改变,使他掉进了生活的缝隙里,进退维谷。他有什么资格当小雪的人生导师?他叹了口气,继续讲题。小雪感受到他的低落,不安地看着他。
这天补课结束,教的和学的都疲惫不堪。沈磊起身,看着桌上那厚厚一摞试卷,忽然生出不可遏制的怒气。这样一张张地刷题,就能保证人生幸福吗?小雪的成绩他估计也就上个大专,可父女俩的心愿不是上什么职业学院之类的大专,那叫什么大学?必须二本,哪怕学个烂大街的文秘或者工商管理专业。
他早看出小雪不是个读书的料,再说了,上了二本又如何?甚至像他,名校研究生又如何?名校并不是通往幸福彼岸的船票,幸福也不只在彼岸。沈磊道:“小雪,我觉得你应该换个思路,不是人人都会学习,学习只是诸多才能中的一种。”
小雪只听懂了他说她不适合学习,沮丧。
沈磊尽量把话说得软和:“有些大专院校的技术专业,特别适合就业,甚至也不一定要上大学。”
老柯在门外理货,听了一耳朵,走进来道:“我们就想考大学,自古华山一条道,考大学准没错。大专哪能叫大学?”
沈磊心想你在终南山,不在华山。终南山的要义就是放松,削减欲望。想想这话不合适,于是笑着嗯了一声,不再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