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将门(第3/3页)
此番秦国出兵六十万。
除去三十万辅兵民夫外,战卒也有三十万左右。
如此便需要三十个校尉级别的秦将,以及十余位裨将军。
“这赵佗该如何安排?”
“他现在可是中更爵位,真是伤脑筋。”
杨端和看着简牍上的赵佗之名,不由犯了愁。
中更爵位,足以担任裨将军之职。
但按杨端和所想,这赵佗虽然在李信伐楚之战中创造了辉煌的战绩,但毕竟年龄太小了,最高只带过五千士卒,没有带大军作战的经验。
若是陡然升为高职。
这年轻人,恐怕把握不住。
最终落到李信一般的下场也有可能。
杨端和想到王翦稳重的性子,以及之前在伐燕时打压李信的情况,不由试探出声。
“赵佗陡升高位,恐怕会重复李信之事。莫不如将其任为校尉,只带一万人?如此便可稳妥一些,但赵佗爵位太高,不便居于人下,就让其归于上将军直辖如何?”
听到这话,一向稳重的王翦却笑着摇了摇头。
“不用如此安排,你别看他赵佗年少,但本领可不小,并不差于其他裨将军。”
王翦想到赵佗在伐魏之前,就跑来询问自己若是“秦军伐楚大败,被楚人尾随追击,该如何应对”的事情。
如今想来,此子竟然有这般先见之明,甚至比他王翦还看得远。
从昌平君的异常表现,就看出对方会有反叛可能,从而又推演出一系列的战争变化……赵佗这般见微知著的能力,光是想想就让王翦叹为观止。
更别说,赵佗在楚地的战绩也让王翦觉得很亮眼。
此子,不可以常理待之。
想到此处,王翦笑起来,对一旁的尉缭道:“尉公,我看咱们也不用故意压着赵佗,就依他的爵位,任为裨将军如何?”
尉缭笑道:“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