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鼎立玉京镇造化(第2/3页)

诚然,万劫阴灵难入圣。

可如是的道法神韵的蕴养,如是的自然造化的浇灌,如是的天地灵韵的点化。

那已然非是阴灵入圣的范畴。

那是天人在化生!

而天人的锚点,那化生的依凭所在,便是那同样贯连着的道法神韵,以及那一道道万象法身。

于是,在这样的过程之中,伴随着那灵韵光雨本身的浇灌愈发的丰沛,愈发的汹涌,在这场“拉锯战”之中,万象法身的优势便愈是明显,而同样的,这一道通幽符阵与玄真宝鉴之间的牵系,便也变得愈发孱弱。

真正变化的根由是从甚么时候开始的?

或许在昔日楚维阳重新教钟朝元越过死生帷幕,还阳而去的时候,这种“天人化生”的造化机缘便已经在酝酿。

再之后,不拘是因为着浑厚的功德而在上清玉平之界中所收获的馈赠,还是今日定鼎玉京山之后,在灵韵的冲刷之下,那通幽符阵本身自然而然与玄真宝鉴之间的相互割裂。

一切的因由,尽都在昔日时,便已经埋下了变化的种子。

一息,两息,三息……

终于,某一刹那,伴随着长久时间里,灵韵洪流持续不断的滚滚冲刷而过。

伴随着某种变化本身的累积,终于在这一刻,由量变引动质变。

天人化生的蜕变与升华彻彻底底的开启真切的进程。

伴随着第一枚蝌蚪文字在显照的过程之中摇摇欲坠兼且若隐若现的顷刻。

那阴冥道宫洞开的闪瞬间,真切看去时,是一道完整的神形,在这一刻沐浴着灵韵本身的冲刷,进而复又在冲刷的过程之中,丝丝缕缕的神形灵光裹挟着神魂之力,乘着灵韵洪流本身,朝着五脏道宫灌涌而去。

并且在下一瞬间时,借由着原本道法神韵的牵系,倏忽间,便与一道万象法身自然而然的融合在了一起,并且正是因为着自然造化之力的焕发,这种牵系本身圆融而无漏,浑似是原本便如此一样。

原地里再看去时,仅只有着那一道微茫的真灵本身,在愈渐得微茫与黯淡之中,复又裹挟着那原本凝练成阴冥道宫本身的力量,在这一刻差地化作了阴冥鬼物,超脱了死生轮转的概念,彻彻底底的的成为了鬼蜮之物的显照之后,复又没入了玄真宝鉴之中去。

而这样的变化本身,便在这一刻之后,倏忽间从一道蝌蚪文字,骤然间朝着整个通幽符阵弥漫而去。

这一刻,伴随着整个通幽符阵的崩灭,取而代之的,是五脏道宫之中,原本一道道纯粹是法门秘术映照而成的万象法身,在抽象的道法轮廓之中,沐浴着灵韵,熔炼着神形的力量,而真正在兼具虚实的轮转之中,变化成纯粹的内景生灵。

此是为天人也。

而同样的,事实上,这一刻伴随着那一道无上的通幽符阵的崩灭本身,玄真宝鉴非但不曾有所气息颓靡,更相反,其阴冥神韵本身反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像是驳杂尽去一样,愈渐得精纯,愈渐得纯粹、质朴、古拙。

那浑一的道法神韵本身,在这一刻同样的化成了某种锚点,某种五脏脉轮正中心处的锚点。

内景九天尽皆是造化所在,但是在造化的另一面,则是崩灭,则是殒亡。

死生轮转的概念无所不在,就像是任何高道妙法,总也会伴随着岁月光阴的变迁,不断的被人更易,被人舍弃,被人埋葬在岁月之中那样。

道与法也是需要“死生轮转”的。

而就像是道场洞天之中有北岳山阴洞开酆都门户。

这一刻的玄真宝鉴,便也像是内景九天的“悬孽镜”一般,从道与法的层面直指太阴诸魔奉圣天,直至那万道龙相之上所显照而出的各不相同的气韵。

仿佛是那万道龙相之中一旦磋磨出了足够将某一道化生之天人的道法所取而代之的至高神韵之后,某种道法之间的死生轮转,便会从中诞生。

天人癫狂堕落而去,而阴冥之中,则有困龙飞升……

而也正是从这一刻起,楚维阳凡所参道悟法,凡所动用思感与念头的时候,再也无需借由着玄真宝鉴而与诸道神形所痛感。

伴随着这一道道身形尽皆在五脏道宫之中化生而成万象天人,这万道神形也彻彻底底的与内景九天所不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