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4/5页)
周嘉妮跟姨家的表弟妹也不咋熟,倒是上辈子听她妈说起过,小姨家的两个儿子都下乡了,去的辽省农场。
小姨夫还来家里找她爸妈帮着调剂工作,余慧芳生气妹妹当年让工作,可也更气为这事磋磨妹妹多年的妹夫。
加上贾世成当时说了句话,直接惹火余慧芳。
他道:“要是闺女我也就不来找你们了……”
那意思是要是闺女他就不费这劲,该下乡就下去,可儿子不行,他得给儿子跑跑路子。
余慧芳道:“我们要是有路子,我家妮妮也不会下乡,连我闺女都没留下,咋能有路子给外甥呢。”
意思是她没觉得贾世成的俩儿子就比她闺女金贵多少。
上辈子余慧芳跟女儿念叨这事的时候还说:“他那么不舍得儿子,把他自己的工作让出来啊?那可是儿子呢,看来儿子还是不如他的工作重要。当时我都准备让你顶我的班,还寻思着找人调剂调剂岗位,给你换个轻快活,结果我这头没等到信,等来你自己把名报了……”
余慧芳现在见余慧秀纠结这事,道:“我没那个立场去说啊,都这么多年不来往了,我乍去让人家让工作,他小舅不得问我一句‘你算老几’啊。”
“当年你发了慷慨,这时候就得你去找他要。占了这么多年,钱没少挣,房子也分了,这些都不跟他要,让他把岗位还回来就行。”
余慧秀只会叹气,她自己也知道这事不可能。
另一边,周嘉妮跟贾国庆道:“刚开始去肯定不适应,我刚下乡的时候半天活干下来,中午吃饭筷子都拿不住。”
旁边贾国昌探身惊讶道:“这么累啊?表姐你当时干啥活?”
周嘉妮:“掰玉米。”
贾国昌又坐了回去,道:“反正我是不想下去,可安排不到工作,到时候只能下乡。”
贾国庆道:“我无所谓,我还挺想出去看看。”
周嘉妮就多看了他一眼,道:“下乡锻炼几年,表现积极一些,打好群众基础,做点成绩出来,不是不能调回。”
等高考恢复,算算时间他俩应该有参加高考的资格——她记得当年消息刚出来的时候提过知青下乡不满两年的不能报名,后来改没改不知道。
但贾国庆跟贾国昌应该能赶得上。
贾国昌又问:“做不出成绩不能回来吗?为什么还要打好群众基础?”
周嘉妮:“因为有些地方审核的时候要看你群众基础好不好,群众基础不好,你连当地大队那关都过不去。回城是要经过层层批准的,大队、公社、知青办,可能还需要县里盖章,那么多知青都想回来,名额凭什么会落到你头上呢是不是?”
贾国庆若有所思,贾国昌还是直叹气,哼哼着嘟囔:“不想下乡,不想下去……”
余慧秀听着心疼死了,看向余慧芳,道:“我高低得去他小舅家问问,能定住一个名额也行啊。”
中午他们也没在这儿吃饭,坐了会儿,见余慧芳摆明不掺和,就起身走了。
出了宿舍区大门后,余慧秀叹道:“你大姨就是心肠硬,当年你姥姥上吊威胁我们,她眉头动都不动。”
贾国昌:“当时你就应该学我大姨。”
余慧秀打了他一下,没好气地道:“那是我亲娘,我能眼睁睁看着让她上吊吗?”
家里,余慧芳跟小姑子一家还是出去玩了一趟,下午周嘉妮就不陪着了,两点半左右去了车站,三点多成功接到了小邱同志。
“还住上回那个招待所吧?离我家近。”
“好!”邱则铭肩膀上挂着个,左手提着个鼓鼓囊囊的包,右手拎着篮子样品跟着周嘉妮去坐电车。
上车后坐到座位上,把东西放下,就悄悄牵手了,小声道:“晚上我去趟运输公司。”
周嘉妮惊讶:“他们不放假啊?”
“有的车停了,有的没停。”他年前反复跟朋友敲定的时间,确定会有车过来才跟周嘉妮这边定了日子。
周嘉妮拽拽他的手:“你弄了什么东西啊?对了,我姑姑一家回来了,明天也过来准备看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