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4/5页)
“现在不好做火把,快跑,哪里有水?去河边坐船。”
“汪汪汪!”
大黑狗快跑几步到姜遗光身前,往一个方向去。
……
那头,客栈里等待的黎三娘总觉得有些放心不下。
好在黎恪和兰姑都陆续醒了过来,黎恪还需卧床休养两天,兰姑醒来后精神倒还好,听说姜遗光自己去找九公子了,忙叫上黎三娘要去找官府。
以九公子的身份,加之巡抚谢大人临行前对知府的嘱托,他们想请知府调人去查再简单不过。
那小二听说他们想去官府报官找人,要找的还是昨晚和他聊了大半宿的小姜公子,很热心地让店里小伙计套了店里骡车带她们去。
托这身份的福,黎三娘顺利进入了知府的府邸中。
知府本就在为昨夜游神出的岔子心烦意乱,听到下人来报,说巡抚老爷嘱托的那几个人中的两名女子来见,不得不掩了脾气,出去见她们。
黎三娘带来了好消息,也是坏消息。
好消息是,昨晚小姜公子说的四人都不见了,如今已找到了三个。
坏消息是,最重要的那位九公子至今下落不明,小姜公子带了条狗单独去寻了。
黎三娘想让知府多派些人手去寻。
兰姑能作一手好画,在客栈时就飞快画了几十张姜遗光和九公子的小像,供知府派人查找。
知府被人找上门来,不得不捏着鼻子收下那些画,吩咐下去,又留二位姑娘在府上做客。
听闻还有一位水土不服,生了病,也让人去接了。
巡抚本就拥有考评官员的权力,他在这儿当官当得好好的,不想再被调去其他地方。要是这几人没招待好,谁知道巡抚会不会给他记一笔,若是被记个末等,他的乌纱帽就悬了。
为此,知府在几人面前的态度不可谓不和善,甚至还把十几个领头的衙役都叫了来,当着两位姑娘的面嘱托。
其中一位衙役头头见着画像,脱口而出:“小人见过他!”
“哦?在何处?”知府一喜。
那人道:“昨晚巡夜的时候,那时块天亮了,小人看见他带着一条大黑狗在王家外面转悠,看上去好像想进去,小人一开始以为他是贼人,盯紧了,但他只在外面转悠了几圈,后来又走了。”
黎三娘心里一沉。
王家?
会不会是姜遗光在王家发现了什么线索?
那条大黑狗帮着善多找到了黎恪,会不会也是察觉出九公子在王家?
黎三娘忙道:“还请知府老爷伸出援手,我和兰姑想去王家看看,说不定……九公子就在里面。”
她煞有其事道:“那条狗极通人性,能寻人,否则善多不会平白出现在王家外。”
知府犹疑。
王家在本地呼风唤雨,他也有些顾忌。
手里有兵,但王家……若非必要,他并不想和王家直接对上,即便胜了,也是惨胜。到时这座城都要乱起来。
王家人也明白这点,轻易不和官府作对。
黎三娘看他为难,恳切道:“不叫大人为难,只需老爷让我们进王家看看,我和兰姑自有办法找人,也不会惊扰了王家人。”
知府来回踱步,最终还是答应下来。
王家在本地落户已有近百年了,起初也不过做些小买卖,后来王家一人抓着机遇站在了风口上,一口气赚了大钱,再后来便跻身到了这座府城数一数二的地位,无人敢犯。
人一富贵,便想着享受,大宅子买了、三妻四妾娶回家,也开始学起了富贵人家的做派。孩子一窝一窝生,一代代传下来,到如今王家这一大家子除去分家分出去的,住在老宅里的也有近百来人。
除了这一代。
这一代好似因着无边富贵而终于被老天爷从其他地方收回了代价似的,不论纳了多少个小老婆,王家老爷这一代满打满算膝下也只有三个孩子。
连儿子都不强求了,只要是个孩子就成,偏偏就是没有。王老爷弟弟妹妹们也没几个后代,至多一两个,捧在手心里好不容易养大了。逢年过节时十几个兄弟的后代凑在一块儿,才勉强撑起个大家族的场面。
王老爷自然心急。
等他的小儿子昏迷着被家丁们带回来时,那股子心急就彻底变成了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