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建立免费书院(第4/5页)
“再则,我们碧桐书院刚刚经过了一次月考,重新给学子们分了院,你们想送孩子来,也没有学院可去,不合适。”竹清摇摇头,言语间满是遗憾,但是就是不松口。
“王大人所说的没学可上,哪就有那麽夸张了?你们的哥儿那麽聪慧,在家中跟着先生学也是一样的,说不得更加清净,学得更快,在秋闱一下得中,那也未可知。”
任凭那些人如何说,竹清就是不允许,他们的孩子竹清都打探清楚了,都是混日子的混账,不说科举,只怕连一个商铺都管理不好。
瀚柳书院因为只接纳有身份地位的学子,所以学子们除了顶尖的那一小撮,其他的得过且过,想着反正学不好还有家族兜底。
把这些异想天开的人送走以后,竹清就投入到工作当中。
买驴子做驴车,驴车最好像马车那样,打上板子遮风挡雨,但也不必过于精细,银钱都要花在刀尖上。再有让布庄采购布匹,待厨子以及车夫们进了书院,每个人发两套工作服。学子们学服倒不必这麽快就缝制,毕竟要经过一年的观察,确定能留下来的,才能给予衣裳。还有……
竹清坐在书桌前一样一样地列着接下来需要解决的事情,偶尔停一停,写个“待定”。
“主子,有您的信。”秋衣轻手轻脚进来,竹清把她递过来的信打开,面色一下子沉了。
这是干娘陆霜玉给她寄的,言明她被皇后挑了莫须有的错处,把她赶下了司仪的位置,如今她无所事事,只能在宫中栽花种草。
“岂有此理。”竹清恼怒,明明司仪司由她干娘一手带起来,就这样让她丢了位置,皇后啊皇后。
真是令她厌恶至极。
竹清思来想去,决定给太后写封信,求太后把干娘派出来,就说大阳县的事情繁杂,她需要一个熟悉的人手帮着做活。
同时,给陛下写信,光明正大的上眼药。
抛开别的不谈,如果干娘来了,日子也会有趣一些。她有很多事情想要与人交谈,但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如果干娘能来,再好不过了。
*
九月初,新书院里里外外完工,竹清请三位先生为新书院起个名字,以及提几副字画,挂在书院里面。
最终定下“晖桐”二字,晖桐书院。
竹清教人去为晖桐书院打匾额,又让牛大福通知为书院做工的班子,预备着来书院熟悉熟悉。
九月初六,是个大吉的日子。竹清请了林县令、李老先生、隋老先生、白老先生还有英山伯观礼。
匾额上的红布被竹清与林县令共同揭下来,露出四个大字,随后,震天响的鞭炮从街角一直燃到书院门口,噼里啪啦,甚是热闹。
被林县令邀请来的官员以及地方豪绅不停的讲着好话,一箩筐往外吐,不带重复的,听得人心潮澎湃。
待鞭炮燃尽,竹清与林县令将厨房提前做好的饼派发给观礼的人,像附近村子里的村□□清则是多给几个。这种饼子是用白面和成的,上面写着“吉祥”“如意”“平安”“康健”“顺利”等好词。
“山长,撒铜板了。”夏衣与秋衣领着晖桐书院的婆子娘子们出来,个个手上都捧着一个小木托盘,上边放着堆成小山的铜板。
竹清抓起一把就往外面丢,百姓们抢得厉害,但是因着有竹清找来的五大三粗的护院,倒是没有人敢推搡。
热闹过后,赶趟来这儿的百姓还没有走,得益于大阳县的文风盛行,百姓们对于这种与读书相关的事都会多几分耐心。可巧听见这是一家面对穷苦孩子的书院,就有卖瓜的王婆子猜测道:“怕不是与那个文德书院一样,咱们读书没有那麽贵,那些甚麽文甚麽宝的,可以便宜点。”
“文房四宝。”一个老爹插嘴。
“对对对,就是喊这个。”王婆子是个碎嘴子,见有人捧哏,立马又说道:“我家隔壁的二娘的姐姐的姑姑的孙子,就是在文德书院读书,听说怪不错的哩,虽然要交伙食钱,但是一日三餐比在家里吃实惠多了,有时候还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