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战斗心(第2/4页)

老六阿哥说:“现在不是了,那条是,您看看那边的小的,背上一点金鳞片,比金线的好看。”

雍正看了看,点头说:“对,这一点金色就显得活灵活现,这么一比,金线确实呆了。”

雍正往背上有金鳞的鲤鱼旁边扔了一把鱼食,就说:“这鱼啊,跟天下百姓一样,鱼食呢,就跟银子一样。个个张大嘴吃得贪婪,指着各处有鱼食,可从不想想这鱼食是哪儿来的。要说起来妹妹就是做鱼食的人,只有她有大把的鱼食一把一把地喂给这些鱼,让大大小小都吃些,大的吃得多,小的也有一口残羹,都吃得饱,天下也就安宁。”

话说到这里,雍正就让弘晖把民间资产重组的事儿讲一遍。

弘晖讲的也就是海棠讲给百岁听的内容一样,然而雍正和老六阿哥都知道,日后要有一个专门的衙门监督处理民间资产破产重组。

雍正就说:“这又多了个衙门,偏偏还不能说这衙门没用。以前都怕冗官,现在官员连年增多,就这样还不够用。当年汗玛法进关,衙门各处沿用的前明规矩,各处虽然有修改,也是没走了大褶子,如今这几年反而把前明留下的格局给打破了,不断有新衙门出来分割治权,下面的官员还没法说什么。”他现在也发现了,不仅是他这个皇帝觉得一切变化日新月异目不暇接,那些官员也失了往日的骄傲,也跟不上新的变化了。

最显著的变化是各地的官员俸禄高了,官员的俸禄和当地的养廉银有关,养廉银又和税收有关,如何收税这一件事让这些官员都吃足了苦头。

明眼人已经看出来了,科举取士已经满足不了当下。民间的商业兴旺和财富积累开始倒逼着官府革故鼎新。

雍正就说:“朕想改科举。”

这话把老六阿哥惊呆了!

自从隋朝开始科举到如今经历上千年,这套体系为治理国家提供了无数人才,这时候说改天下肯定闹腾,闹得最大的就是读书人。

老六阿哥劝他:“孔孟之道乃是人间正道……”

“朕没说他们是邪门歪道啊!术算也不是歪门邪道啊!朕要改科举,是要在科举里面加入数学。如果有人懂洋人话还可以加考,到时候去理藩院。有才能的先补缺,没才能只会读书的回去候着吧,等什么时候有缺了才能轮到他们。朕又不是不知道读书人的倔强,朕难道会和他们硬顶吗?”

实际上雍正此时的状态就是那种斗志昂扬的状态,整个人精神焕发,在场的人都相信,他嘴上说着不会和读书人硬顶,但是他心里肯定是要和读书人顶一顶的。

老六阿哥此时呆了,他怎么觉得亲哥哥这是要去捅马蜂窝!

弘晖瞬间找到了一个让老阿玛振作起来的办法:给他找个对手!

皇阿玛斗天斗地斗人间,老阿玛活到老斗到老,只要保持这战斗心态,什么生病什么哭哭啼啼思念汗玛法通通不是事儿!

一旁坐着喂鱼的扎拉丰阿瑟瑟发抖!

皇上要对孔夫子的门徒下手了!

这事儿没皇帝干过啊!那么多皇帝都拉拢读书人,就他与众不同,想当年圣祖爷路过孔家还亲自下跪祭祀过孔圣人,早些年孔庙遭雷劈皇上还急巴巴地送钱去修缮,这变化的也太快了!

扎拉丰阿能想到的老六阿哥也能想到,他就说:“四哥,入关以来,咱们都是学汉学,汉学就是儒学啊!前些年您修孔庙,再早点汗阿玛去了孔家亲自祭祀。这……一定要慎重啊,弄不好要动摇国本啊!”

弘晖赶紧看雍正的脸色,雍正没急,他一边扔鱼食一边说:“朕知道,朕早不年轻了,当皇帝也这些年了,朕难道不知道徐徐图之的好?所以朕打算慢慢改变,用出水磨功夫,朕若是不能办成这事儿,弘晖,你要记住,朕没办成的事儿你要接着办!”

弘晖立即站起来弯腰回答:“是,儿子记住了,那孔家不过是万世修降表的人家,人说他家是一十余朝贰臣,对朝廷不忠倒也罢了,无论是丰年灾年,对种他家土地的百姓盘剥尤甚,早年儿子跟着姑妈去山东,就听说他们家为了收租子逼着佃农典妻卖子。这哪里是圣人之后,当初孔夫子说过苛政猛于虎,他后人比苛政和虎都要可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