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解元(第5/5页)
甚至还有酒楼开出了800两的高价。
可缺了顾璋给的孜然,就少了一大特色,即使卖了方子也会败了名声。
在顾璋的劝说下,顾家人还是决定关了铺子。
原本以为做这个决定会很心疼,但是想想,也不过是问心道一间宅院的租金。
顾家人的心态,在宁都府城,确实被养得改变了许多。
唯一委屈的,恐怕就是吃惯了他家杂嚼的食客。
关铺子前三天,秋娘觉得和老食客也熟了,顾念着情谊,就挂了个牌子,敞开卖三天。
食客们简直如晴天霹雳,一边高兴终于能一口气吃个痛快了,又一边心里哭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吃了,呜呜呜!
铺子红红火火地热闹了三天,在不知多少食客不舍的瞩目和哀嚎下,关了门。
……
大大小小许多事,总算是在入冬前,全都安排好了。
顾璋也准备要进京了。
黎川他们得知他打算进京起,就打算跟他一起走,早点去早早适应。
最缺钱的黎川,也在卖了“教材参考书”后,生活宽裕了许多,不缺这点提早去京城住宿的银两。
顾璋出发进京这天。
宁都府百姓和周围的村民,闻讯而来,夹道相送。
有的骑着自行车,敲着自制的车铃铛,一路“滴铃滴铃”的响,还对着纷繁的人群喊道:“让一让,让一让!”
有的是一个村好多人,挤在一辆牛车上,等到了地方,就迫不及待地从车上跳下来,还嘟囔挤死了,谁踩我。
顾璋站在大船上,远远望去,觉得宁都的路都平坦了。
也许是被热闹来往的人群踩平的,也许是被一群群踩着自行车当玩具的小孩铲平的“玩乐场”,也许是被骑着车来来往往的大人,将一个个颠到他们的坑填平了。
谁知道呢?
他只是瞧着,如今宁都青山绿水,麦田飘香,四路平坦通畅,百姓安居乐业。
可谓政通人和。
插着“奉旨礼部会试”旗帜的船,缓缓驶出码头。
两岸人影重重,朝着船上顾璋挥手,不舍地送上他们最朴素、最真切的祝福。
我们宁都的小农神大人,以后一切都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