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叠BUFF(第2/3页)

例如CPU,7nm和5nm的芯片在性能上有明显差距。

市场的正常选择都会偏向于精度更高、性能更佳的5nm芯片。

久而久之7nm芯片就会被慢慢淘汰,其背后的设计公司也会难以为继。

尤其是在IDM模式遍地走的时代,英特尔拥有晶圆厂,就会对其他同行造成总资产规模效应。

举一个例子,英特尔和摩托罗拉都做芯片,而前者占据优势。

如果英特尔的芯片销量是100万枚,摩托罗拉是30万枚,那么摩托罗拉的盈利会是英特尔的30%吗?

答案是否定的。不但到不了30%,可能连3%都到不了,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英特尔赚钱,摩托罗拉亏钱。

虽然一颗芯片的售价可能都是30美元,但研发的固定成本可能要几亿美元。

这时候卖的越多平摊下来的成本就越低,所以100万枚的成本和30万枚的成本完全是两个概念。

当差距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英特尔多生产几枚芯片的成本就会无限接近于零。

此时英特尔就可以随时控制自己芯片的价格,而竞争对手却很难在这样的冲击下存活下来。

后世摩托罗拉之所以慢慢落后于英特尔,新芯片的开发一拖再拖,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市场跟不上,利润跟不上,研发经费就会跟不上。

最后即使英特尔什么都不做,摩托罗拉也会慢慢被拖死。

白川枫担忧的就是这种局面,不过还好此时的英特尔不是一家独大,它也是刚刚转型于处理器市场。

英特尔、摩托罗拉、SIC、MOS、Zilog这几家公司几乎瓜分了主要的市场。

虽然差距会有,但是一家独大,对其他几方造成碾压之势的企业却没有。

这就给了SIC机会,甚至因为至始至终都聚焦于处理器芯片,SIC的团队在某种层面可能还优秀于英特尔。

不过未来会怎么样就难说了,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潮流的兴起,英特尔又扎根于北米市场。

不出意外的话,它一定是未来的一方巨头。

SIC想要打破赢家通吃的局面,以现在的优势还远远不够。

首先其纯正的霓虹背景,米国政府就不会允许它替代英特尔一家独大。

DRAM领域霓虹半导体的局面可谓前车之鉴,在处理器领域只要SIC有碾压的苗头,那么老米一定会打断它的发展。

所以白川枫才会考虑给SIC换层皮再叠个buff,还有什么比美资背景并且在米国上市,更让米国政府放心了。

没办法资本的世界,玩法就是这样。

如果SIC不想未来只能蜗居于霓虹,那么这几乎是必走的一步棋。

送走了通产省的几位官员后,白川枫又准备去找第一劝银的人聊一聊。

如果SIC未来在北米上市,只身一人当然不行,最好能在霓虹这里拉一个强力的帮手。

第一劝银是白川枫的第一选择,甚至三井和三菱那里,他也准备去聊一聊。

北米市场的资本博弈,单靠白川控股还是太势单力薄了些。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到了十一月份。

不知道霓虹政府那里又和米国达成了什么协议,针对电子产品的100%关税,已经被取消了大半。

不过针对半导体的报复性关税依旧存在,但这已经不是白川枫关注的重点了。

对白川电器来说,只要成品关税取消,那么就大家就可以先缓口气了。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白川电器损失的利润高达二十多亿日元。

本来出口生意就不好做,还来这么一出,这年头霓虹实体制造业确实不那么好做了。

唉,全民的黄金时代来了,属于制造业的黄金时代却已经渐渐远去。

受此刺激,霓虹这里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在加大对海外的投资。

霓虹本土已经不适合作为出口贸易的生产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开始成为大家投资的对象。

白川电气也在动作,除了华夏,夷洲、李家坡,甚至棒子,白川电器都有投资。

而且除了制造业,白川控股也在进行海外金融投资。

北都银行就向亚洲开发银行、IMF等国际性的金融机构注资了十多亿美元。

作为区域性的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宗旨是帮助其发展中成员国减轻贫困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