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2/4页)

“阿和,那些人摆明了耍你嘛,今年芋头大丰收,好多地方两三毛一斤都没人收,生生烂在地里。他们拿来给你做花红,就是不想出人工费,让你帮他们清理垃圾。你还白白花几千块找车运回来,现在想往哪儿堆啊?仓库的租金不便宜,你放一天就多赔一天的钱。”

小叔子衰成这样,曾淑琴不忍落井下石,耐心为他分析现状:“最近芋头烂市,你放到家家乐寄卖,一斤最多卖3块,一天了不起出几十斤,5000斤卖到烂光也卖不完,到头来还得贴运输费和库管费,你想想划不划算吧。”

郑传香最上火,拿起老头乐抽打小儿子:“衰仔,草包竖大汉,能吃不能干。你不说这事还好,说出来又被你气一次!”

洪万好拦住母亲,问弟弟:“二妹和阳仔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

洪万和死气沉沉道:“他们说有急事要办,进了城就下车了。”

洪万好还想打听两个孩子一路相处的情形,当事人们已走进家门。

洪爽神采奕奕向洪万和报喜:“二叔,我们找到办法处理那些芋头了!”

这主意是她和冷阳在回程中想到的,芋头不值钱,但经过再加工做成零食兴许会有销路,还能身价倍增。

“我记得以前去番禺乡下玩,住在那里的九姨婆会做‘桂花芋’、‘蜜饯芋片’、还有‘酥黄’和‘白玉枣’,全部都是用芋头做的,每样都很好吃,现在市面上根本买不到。她教过我做法,我都还记得。把那5000斤芋头做成这些点心拿去卖,一定很受欢迎。”

曾淑琴提醒:“二妹,你的点子是不错,但量太大,我们家家乐销不了啊。”

冷阳说:“不用在家家乐卖,清湾路那个瑞安广场后天要办一个为期7天的糖酒会,前些天我正好看到招商广告,到时可以在会场租个摊位卖点心。”

洪万好兴起:“那里是闹市区,每次搞活动都很热闹,要是能租到摊位一定行的,可现在去还来得及吗?”

洪爽笑道:“我们就怕赶不及,所以一回榕州马上去申请了,运气好,被我们拿到最后一个摊位。”

她取出合同交给洪万和:“二叔,你别以为这摊位是别人挑剩下的,其实是主办方的工作人员专门留给熟人的,结果那人出了状况不能参展,今天刚来退订就被我们捡到了,你看这分布图,位置很好呢。,二叔你这么走运,肯定否极泰来了。”

洪万和激动地双眼发红,哭笑只隔着一张纸,喃喃念叨:“二妹,你们对我真好,可是我找不到那么多人手帮我做点心啊。”

“这你不用担心,家里这么多人,轮流出力都够了。”

洪万好私自发言,末了忐忑窥察妻子的反应。

曾淑琴端起架子说:“我就不去了,你们都走了,家家乐没人看着怎么行呢?”

管家婆批准,全家人欢呼叫好。洪爽和父亲各亲了曾淑琴一下,搂住洪万和高呼:“这次我们全家总动员,争取帮二叔搞定这一单,fighting!”

参展需要营业执照,她去找肖珍商量,肖家愿意出借鸿运的招牌。

他们在郊区租了间大平房做加工作坊,洪爽写出九姨婆传授的制作工艺供大家参考,商量着做了一些改动便买齐配料动工。

“桂花芋”是将芋头切成食指粗细的小条,漂洗一遍加适量食用碱和苏木袋以旺火煮开,搅拌至芋条呈深红色时捞出烤干。再用冰糖和桂花调成糖稀,放入芋条,再加松子、核桃碎搅拌。入口香酥,甜而不腻,芋头和桂花交错,宛若两位乐器高手配合的二重奏,妙在舌尖。

“蜜饯芋片”是将芋头切片,放入白梅、山楂和甘草煮成的甜汤慢熬,等到芋片呈半透明再加入蜂蜜和糖桂花,起锅装罐。吃起来口感胜过糖梨,且久藏不坏。

“酥黄”是将煮熟的芋头切成厚片,沾上研磨过的榧子、杏仁碎、芝麻酱,再裹糯米粉炸至表皮酥黄。这种别出心裁的点心据说是古书里记载的,色香味都登得大雅之堂。

“白玉枣”是将芋头磨成泥,拌入糯米粉、白糖、花生油搓成小圆球,酿入冬瓜糖、陈皮和花生米研成的馅料,搓成枣粒状,入油炸酥,捞出裹上糖粉。外表雪白,皮薄松脆,入口即化,百吃不腻。

洪爽、冷阳、洪万好、洪万和是作坊的主力,洪巧、洪欢下课便来帮忙,连冷欣宜也来做了两晚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