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舆论之上(第3/4页)

随即,李振邦将手头的资料整理了一番,起身走出了办公室。

他今天,还要向老领导汇报工作呢。

顺便提一提这件事,也不是不可以。

相比于李振邦这样的早已知情,政策的执行者。

燕京大学这边,就全靠自己了。

不过,燕京大学的魄力,在这一刻,也体现了出来。

他们主动在官网上发布了一则通告。

通告内容,正是关于陈舟的。

详述了燕京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联合培养计划。

尤其是学生身份的归属明细,更是被深刻的解读了一番。

也直到这时,所有人才知道,原来陈舟不仅是麻省理工的研究生,也是燕大的研究生。

这也说明,陈舟发现胶球,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时候,他也是燕大的学生。

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为他国学校和研究机构做嫁衣的问题。

同时,燕京大学还明确表示,不要肆意传播谣言,否则后果自负,燕京大学代陈舟同学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燕京大学的许多老师,诸如吴西平、张中原等人,也都通过个人途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无一例外,全部是支持陈舟的!

说来有趣的一件事是,燕大的校园网上,清一色的都是求剧透的帖子。

对此,那个传说故事贴的作者,也表示很无奈。

只好发表说明,待他去跟陈舟打探一番再说。

在华国国内舆论变天的时刻,身处舆论中心的陈舟,此刻正在日国的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做着学术交流工作。

倒也有不少人给陈舟发来了消息,提醒他华国国内的舆论情况。

只不过,陈舟只是淡然回道:“留言而已,跳梁小丑。”

和他跟杨院长说的话,一模一样。

而且,此时的陈舟,也没有那个心思去理会这些琐事。

相比之下,日国的学术交流,他反而更感兴趣一些。

日国的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的前身是日国高能物理研究所KEK。

12GeV的质子同步加速器是KEK的第一个大型设施。

之后在1997年,日国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东都大学原子核科学研究所INS、东都大学理学院附属的介子科学实验室MSL合并,成立了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英文缩写仍沿用KEK。

这点和SLAC改组之后的缩写是一致的。

只不过,KEK在合并之后,其定位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以前是从事高能物理、核物理和加速器技术的研究。

现在是发展粒子加速器,并且利用它们,开展粒子物理、核物理和材料功能和结构的研究。

这也是整合重组之后,为了促进不同领域研究者的紧密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地位,所做出的改变。

同时,在重组之后,KEK分别成立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所以及材料科学研究所。

利用各种先进的束流,像是同步辐射光、中子、介子,开展多学科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在材料科学领域,KEK始终走在国际前列。

相比于其它的世界高能物理研究中心,KEK所拥有的大科学装置也不在少数。

质子同步加速器PS,脉冲散裂中子装置KENS,同步辐射装置-光子工厂PF、可转移对撞型储存环加速器TRISTAN、非对称正负电子对撞机KEKB(B介子工厂)等等等等。

相比之下,华国在大科学装置的配置上,就要薄弱了一些。

不过,光看设备,并不能说明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KEK在B介子工厂继续做出具有世界水准的物理研究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J-PARC散裂中子源和质子加速器的调试运行,加强光子工厂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并且,对于B介子工厂的未来,KEK还打算将其升级为超级B介子工厂。

更进一步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国际资源,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对于陈舟和弗里德曼等人的到来,KEK也以最高规格的礼遇,接待了他们。

KEK给陈舟的感觉,也和先前的几个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不同。

KEK本身位于位于日国的筑波科学城。

筑波科学城位于东都东北方向,科学城加上环绕外围的技术园区,足有258.5平方公里。

而且日国约40%的主要科研机构、部分私人研究所和筑波大学在此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