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求封(第2/3页)

“得过且过……”赵匡明已经数不清今天叹了多少气了。

“如今已无他法。”姚洎劝道:“福建王审知、两浙钱镠、江西钟传等人也是这般想法。若北人大举南下,打就是了,打不过再说。若北人内部出了变故,又是数十年好日子,都存着过一天是一天的打算。”

姚洎没提马殷,因为他是南方少有的野心勃勃之辈。

此人已统一湖南全境,积极向外扩张。先趁着荆兵西征的时候,联合雷满北上,围攻处于赵氏兄弟治下的澧州。其实赵氏刚大破西门道昭,正要一鼓作气,拿下夔峡诸州,仓促之下紧急退兵。好在雷满突然病死了,不然这场仗还说不好结局怎样呢。

马殷又南下五管地区,声势滔天。

静江军节度使刘士政为其攻灭,得桂、宜、岩、柳、象五州。

清海军节度使刘隐正趁着邻居内乱猛攻容州,闻讯立刻罢兵,与宁远军节度使邵得胜修好,并将投奔他的几个邵氏心腹送还,以示诚意——当然,已经占去的廉、白、牢等州地盘是不会归还了。

五管之地,静江军大部已为马殷吞并,宁远军、静海军、清海军、岭南西道四镇若不能阻止马殷,显然就是下一个目标。

南方出这种人,可真是让人难受!姚洎也很无奈,好好过日子不行么?

“只能先凑合了。”赵匡明苦笑道:“先求得大夏册封,争取时间攻灭西门道昭残部,再图其他。兄长有言在先,若树德不允,便遵奉唐室。”

姚洎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时仍然一凛。

毫无疑问,这意味着战争。但要保留独立性,这也是唯一的办法。

其他藩镇,各有各的情况,但大体上想法差不多的。你问问王审知、钱镠,愿不愿意纳土归降?显然不愿。

但也不会有人蠢到称帝,至少现在不敢。

……

“马殷派人来了吗?”本枝院内,邵树德问道。

“来了,还提了不少条件。”陈诚回道。

“其一,册封其为楚王、武安军节度使,统辖湖南诸州。”

“其二,殷将李琼为静江军节度使。”

“其三,追赠刘建锋为太傅。”

邵树德愕然。马殷倒是讲义气,不忘老上司刘建锋。

当年刘建锋玩侍卫陈赡的妻子被击杀,本来是张佶继位,不过他在前往衙门的路上坠马受伤,认为这是天意,于是将位置让给了。

刘建锋一手创建的这个集团,看起来还是很团结的,是能干大事的样子。

“告诉马殷的使者,大夏名爵贵矣,不似前唐那般滥封,楚王断不可能。”邵树德说道。

新朝臣子爵位最高的是清河郡王折宗本,一个异姓王都没有,马殷何德何能,想封王?

“刘建锋也不能追赠太傅。”邵树德又道:“可任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李琼为静江军节度使,没有任何加衔。”

昨日钱镠使者至,献上贡品称臣,言下之意,好像也求取越王头衔,另外同平章事、侍中、中书令之类的荣衔也是必须要有的。这还不算,还给他爹、妻子求取了一堆官职。

其实在他们看来,这个要求也不算过分。互相给个面子嘛,封个王而已,又不要你出食邑。

说起来,都是最近数十年官爵泛滥导致的现象。钱镠、马殷觉得封王没什么,但邵树德这边就面临很大的压力了。

“陛下,其实给他们封王也没什么。”赵光逢说道:“文武百官都知道这类王爵没有食邑,也就是空有名号罢了。或有心中不忿者,但不会太多。陛下找个机会,发些赏赐,笼络一下,禁军大将应不至于为此不满。”

“陛下,前唐建立后,王爵给的亦很吝啬,但在肇建之初,还是封了两个异姓王的。”陈诚也帮腔道。

“前唐建立时是什么风气,军队多么听话,现在又是什么风气,能比吗?”邵树德气乐了。

唐朝建立之初异姓王有两人,即李轨、杜伏威,另有比异姓王低一级的郡王数人,但下场大多不怎么好。

李渊、李世民父子的核心部下,连郡王都难得,更别说亲王了。像李靖、程咬金这种,也只是国公罢了。

但不能这么类比啊。时代风气不一样了,邵树德担心的便是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