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天降(第2/3页)
大部分都是女人和小孩。
游牧部落,理论上六十以下的成年男丁都要出战,都是战力。宰相、都督们要打仗,而且前方战事非常紧急,自然一再抽丁,把大部分成年男人都抽走了。
留下的妇孺和牛羊,此刻都成了战利品。
“通知后方步卒,加快速度前来接收。”王虔裕下令道。
他觉得,西北马匹这么多,是不是可以挑选一些不适合做战马的普通骑乘用马,配备给一部分步卒,让他们能够跟上骑卒的行军速度?
就是不知道会增加多少钱粮消耗,大帅愿不愿意了。
休息完毕的骑卒派了部分人手留下看管俘虏,王虔裕带着三百余骑继续赶路。
一路上他们走得很分散,四处袭杀遇到的任何一个吐蕃人,确保庄浪谷部遭袭的消息尽可能晚地传播开去。
下一个目标,是位于昌松县境附近的洪源谷部。不过可能需要等待经略军的骑卒一起行动,三百骑,还是有点少了。
……
凉州城外的战斗陡然激烈了起来,乌姆主不得不把更多的回鹘骑兵派了出去。
不是中计被激怒了,他还不至于那么浅薄。
事实上是他失去了耐心。通过最近这段时日不间断的战斗,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唐军的意图,似乎在有意拖住他们,然后施展什么阴谋。
他第一时间想到了归义军和肃州龙家,并且猛然惊醒。
他准备跑了,硬拼不是回鹘人的风格。
但事到临头,终究还是有些犹豫。这一趟,确实赚到了一些,主要是抢掠的凉州各部的丁口和牛羊,可以极大充实甘州的实力。但吃不到最肥的一块肉,终究有些不美。
乌姆主把目光投向了曾经的盟友六谷吐蕃。
六谷部,本有一万多兵,在浩门谷一带与新泉军对峙,时不时发生中小规模的战斗,消耗了一些。
北上进逼凉州,被唐军骑兵痛打了几次,又损失了不少。
如今士气低落,实力最强大的阳妃谷部又因为老窝被端,实力大不如前,其余诸部隐隐有反对他们的苗头,内部凝聚力也出现了问题。
乌姆主左思右想,觉得若不能打下凉州,那么干脆劫掠一把盟友,然后撤回甘州去算了。
抢盟友嘛,回鹘人的老传统了。
但想是一回事,实际操作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他们往南收缩一点,嗅觉灵敏的唐军立刻就扩大活动范围,并且不断遣中小规模的骑兵前出,与他们部署在外围的骑兵缠斗。
嗢末人似乎也受到了鼓舞,更被唐人整治得服服帖帖的,不断派出骑兵南下,战意高昂,让乌姆主不得不派出大队骑卒,再将他们赶回去。
但这样一来,撤退似乎更无从谈起了。他们抢掠得来的丁口、财货、牛羊还屯放在南边的西大河谷、东大河谷一带,这些战利品的运输速度是很慢的,与来去如风的回鹘骑兵完全不好比。
四月初三,犹豫不决的乌姆主终于下定了撤退的决心。
他越来越担心归义军和龙家进攻甘州。
虽然删丹与甘州城附近还留有不少人马,种地的汉人、吐蕃人、羌人也可以临时武装起来,但终究不太稳妥。
归义军与龙家,发起狠来,可以出动两三万人马,威胁是相当大的。既然已经捞到了好处,此番出兵也不算劳而无功,那么分批撤退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至于撤退后六谷吐蕃怎么办,那当然是“说服”他们一起走了。
没了骁勇善战的回鹘骑兵的庇护,六谷吐蕃是必然要败亡的,成为唐军的战功。与其那样,还不如带着财货和牛羊,先到甘州避难,等到唐人大军撤走后,再杀回来就是了。
唐人的节度使,难不成一直把大军屯驻在凉州?乌姆主不信。
就像是甘州面临着龙家和归义军的威胁一样,灵武郡王邵树德肯定也面临着中原其他势力的威胁,他不可能一直待在凉州,定然要走的,这就是机会。
“摩尼法师,现在撤退是不是太早了?”感受着凉州四月的晚风,心情烦闷的乌姆主问道。
“可汗,贫道想问一句,这场战争为何进行得如此艰难?”摩尼反问道。
“唐人派了大军。”乌姆主说道。
“真的派了很多人吗?有我们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