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龙韬院的火种(第3/3页)

要知道就是在大唐时期,由于汉人不为奴的政策,百依百顺的新罗婢就是千金难求的高档货,就更别提这个时候了。

张贤存嘿嘿一笑,把张贤瑀和另一个少年的手拉着,一起走向众人说道:

“二郎不久就要去河中熟悉当地熟悉地理风土了,义哥儿也要去河中看望白公,可得给咱们带一些菩萨蛮回来啊!”

又是一阵鬼哭狼嚎,张贤瑀和白从信的儿子白宣义对着一众伙伴团团一揖,“那是自然,有了新罗婢,怎么少得了菩萨蛮。”

忽然人群中有人在喊,“五哥儿,你家大人屯兵桂林府已经两年了,什么时候南下灭了岭南伪汉,然后去南海抓一些昆仑奴来啊?这样一来,咱就齐活了。”

张鉊骏(马杀才)的长子张烈哲正要说话,张贤存拉住了他,大声对周围的勋贵文臣子弟说道:“方才是谁说这句话的?出来罚酒一角!

怎的这么没出息?父辈们血战万里,从敦煌一个小山寨起步,十八年间建得如此煌煌大周,何等英雄!

诸位弟兄都是名臣大将的后人,要新罗婢,要菩萨蛮,要昆仑奴,何不自己奋发图强提三尺剑出国门,用我十年苦读苦练,亲手去夺取呢?”

“大哥儿说的好!大丈夫就该自己出国门,夏君夷民使万邦都臣服于我中原大朝!”刘再升之子挺身大喝,随后不断有人大声赞同。

他们这些少年,从懂事起就在龙韬院中学习各地天文地理、风土人情。

锦衣亲卫打探、收拢整理的域外知识,全部都教给了他们。

他们乃是张周真正放眼开四方的第一批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