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栽赃嫁祸(第3/4页)

而从耕种技术到农具的使用拥,再到耕牛的饲养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

这样就形成了产权归河西节度衙门,使用权归农户的场景。

一定程度上,集约化的乡村互助模式,能够更快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耕牛等关键工具的合理使用,是目前凉州最为合适的办法之一了。

只要在这个时代不搞得太超前,不搞出吃大锅饭的制度,后世的农村合作社制度,其实是非常非常适合这个时期的。

……

凉州东门宣武门,历来有朝廷使者到达凉州,绝对是由东边的宣武门入城。

张昭也早在宣武门处摆下了迎接天使的香案,归义军和河西节度衙门各方大人物,也早已到齐。

旌旗招展,彩旗飘扬,虽然前来册封的天使,只是个户部的小巡官,但张昭一点儿也不在意。

他反而要把这次请封给捧得高高的,实际上,官员来得越小,他越觉得心安。

这证明了,东都的朝廷并未把归义军内部的变动,当成一件多大的事儿。

而且一个小官,总比来一个中书门下的大人物,要好打发得多。

当然,官员虽小,但代表的却是朝廷,张昭也确实要借助中原朝廷,来强化汉人的核心的地位。

用朝廷的威严,来给刚刚解除嗢末身份的六部上下一个新身份,提升他们的汉民族自豪感。

所以,这场迎接天使的盛会,办得极为盛大。

而到达凉州东门的范质,一路上所见,已经让他有些震惊到麻木了。

他看见了一个,远远不同于混乱的中原的世外桃源。

从乌城守捉到凉州,一路所见,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牛马赛于道,驰道四通八达,举目望去,良田牧场四处可见,不管是官员还是民众,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一种力往一处使的奋发之感。

而当他看到凉州城时,更是与他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凉州城看起来是刚刚修缮完毕的,坚固又威严,外表看起来比被讥讽为浩然神京,旁通绿野的东都洛阳,都要好得多。

诏书写的很简单,毕竟只是册封一个检校司空兼归义军使,这个职位还比不上曹元忠的检校司徒,瓜沙二州观察处置押蕃使。

不过礼仪却被张昭搞得非常隆重,凉州大小官员六部首领,先是对着东面叩拜,山呼大唐皇帝万岁。

接着,又有各部首领前来献舞,等范质宣读完诏令,张昭正式成为检校司空,归义军使的那一刻,整个凉州城欢声雷动。

……

河西节度衙门,张昭的官职,终于可以从一个自称的军使,变成朝廷正式司空了。

而范质也在观察着眼前的张司空,猛然间,他发现这位已经控制了凉州的归义军史张司空,竟然比他还小一岁。

要知道,范质从小就有神童之称,能在五代这种武人称霸的时代考中进士,绝对是年轻一辈的佼佼者。

但他万万没想到,张昭竟然在二十四岁的年纪,几乎做到快一统河西了。

这一刺激比一路上看到的景象,都让范制更加震撼。

因为对于一个志在谋大事的人,年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如果张昭今年已经四五十岁,在这个时代来说,也就还有十几年乐活就不错了。

而十几年中,很可能基业未成,就要撒手人寰。

但张昭目前才二十四岁,至少还有三十年可活,三十年间范质已经不敢想张昭能把归义军带到何种程度了。

“听闻天使自东都西来,一路上颇为艰辛,随身吏员也有二人以身殉职,某深痛之。

河西孤悬中国之外,物产不丰,也没什么好东西,但某还是为每人准备了五十斤河西白糖,殉职者再加五十斤,等天使回东都的时候带走,权作抚慰!”

范质在感叹张昭的年纪,张昭却已经在想着如何在他们身上打开销路。

五十斤白糖可不便宜,他这边远地区的军使能对中途病亡的吏员大额抚恤,一会引起轰动,到时候人人都知道河西产的好白糖。

“多蒙司空厚赐,仆……”范质果然大为感动,不过他话没说完,慕容信长急匆匆跑了进来,随后在张昭耳边耳语了几句。

张昭脸色一变,对着范质沉痛的说道:“刚刚接到消息,与天使同来的孙老先生也不幸驾鹤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