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药神》谁都没错?错了(第2/5页)

这部电影要砸进去的投入,得上亿,是韩舟目前为止投入最高的电影。

如果因为缺人而停滞不前,那每多一个月,成本就要高出两千万。

要是有些演员的签约期过了,还得补,人家还有别的片约,到时候就算协调出时间,拍摄起来也必定影响发挥。

这个人,韩舟必须带走。

“周团长,我这部电影,是人社部门发起的项目,多个部门协调参与,投入过亿,涉及到三百多位有名有姓的演员,上千特约演员特型演员。”

“这么大的成本,是不可能停的,必须要乔桉山到位。”

周团长:“那我也得考虑话剧社的问题啊,我们不只是一个话剧团,还有一团的B团,二团,C团,少年团,青年团,还有后备演员,后勤,都等着吃饭呢。”

“除非排练新话剧,否则不可能停下不演出吧?”

韩舟愣了一下,反应了过来。

周团长是想要自己给他写个话剧本子,搁这儿绕弯弯呢。

换成是半年前,韩舟上门第一句话就该想到了,不过最近这半年训练多了,很多话听到耳朵里不是第一时间思考背后的意义,而是思考这句话能不能办得到去了。

所以才没反应过来。

“那我给你们写个剧本,新排练个剧,不就行了么。”

周团长哈哈大笑:“哎呀,我们还有这种荣幸吗?华语电影票房第一的编剧和导演,专门给我们写戏,受宠若惊,受宠若惊!”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虽然我也想展现一下风度,但是咱们穷啊,我就不推辞了!”

其实他说的都是真话。

话剧这种东西,能够长盛不衰,演他十几年几十年的,很少。

一般的话剧,也就是排练出来,然后登台表演。

如果大获成功,就开始全国巡演。

如果全国巡演也成功,那这种传奇话剧就值得在自己的话剧舞台一直演下去,演他一年。

如果一年过了还有人看,就演三年,五年,十年。

以此类推,当一部话剧能超过十年生命周期后,就已经是神一样的剧目了。

而事实上,现实是,话剧社压根无戏可拍。

一般都只有去演国内国外那些闻名全球的剧。

大家图新鲜看你一个首演,哪怕评价很高,接下来也不可能演出太多场。

就算获得了新剧本,也就是演一场,然后就不行了。

说白了,大部分时候排练那都是一锤子买卖。

一部话剧,要排练多久才能上台?演几次就不演了,怎么赚钱?

甚至有时候,为了官方任务,还得牺牲一些时间。

这样一来,真是没钱。

但是,话剧这个领域,大家基本都是戏疯子,追求的是戏,不是钱。

这就导致,大家是有苦说不出,不怎么跟上面诉苦。

上面本来钱就不够用,家里大儿子懂事儿,不伸手要钱,高兴还来不及,哪怕有耳闻,也只能装听不见,毕竟家里兄弟姐妹太多了。

所以周团长听说韩舟要乔桉山之后,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自己这里那么多人去新世界拍电视剧,现在少壮派还可能从此就告别话剧舞台只挂名挂职了,怎么也得有点东西交换吧?

转会费不是?

所以,周团长才等着韩舟开这个口。

本来韩舟不开口,他心中是担心万分的,就怕韩舟不开这个口。

韩舟一开口,那就是马上答应,不能给韩舟反悔的机会。

韩舟:“你想要什么样的剧本?”

“拍出来能在国际上疯狂被追捧的?”

“能在国内封神,被写入历史的?”

“非常非常赚钱的?”

“大胆创新的?”

周团长就像那樵夫,面对河神那个经典问题‘你掉的是这把金斧头还是这把银斧头啊?’

没逼数的会说金斧头。

恐怕没人会说银斧头。

周团长:“用不着这么高的要求,只要能让团里演员吃口饭就行!”

韩舟:“哦。”

“那要古典的,还是古代的,还是年代的,或是现代的?”

“是要爱情呢,还是家国情仇,还是时代展现?”

周团长笑容堆满了脸庞:“都行都行,我们不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