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宫廷玉液酒,___________?(第3/4页)
这其实是双重讽刺。
一方面是说,‘老太太你真没见识,他都把萝卜包装成这样了,能卖五块钱了事儿?’
一方面又是再说,‘你们自己生活中上过的这个当不计其数,只是人家老太太不上当罢了。’
这种现象太普遍了,在这个时代,几乎这种包装才是常态,不包装,反而是不正常的。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所以有人把它搬到台面上来,才搞笑。
这种笑,不只是笑,还是嘲笑,是对社会现象的嘲讽。
以往春晚,老教观众该怎么该怎么,怎么不教教有些非普通观众该怎么?韩舟这不就给出范例了么。
你在普通人身上整活,只会引发普通观众的反感,你在这些畜生身上整活,效果一下就好了!
经理:“我不跟您说了么?在这不能叫萝卜,就得叫群英荟萃!”
赵席蓉老太太:“还群英荟萃,我看就是萝卜开会,哈哈哈哈!”
很快,经典名场面也来了。
赵席蓉老太太唱着:“我要是耍嘴我是个棒槌。”
经理赔笑唱着:“宫廷玉液酒。”
赵席蓉老太太:“一百八一杯。”
经理:“这酒怎么样?”
赵席蓉老太太:“听我给你吹——”
“瞧我这张嘴呀!一杯你开胃。”
经理:“我喊了一声美。”
赵席蓉老太太:“二杯你肾不亏。”
经理:“哈哈,还是美。”
赵席蓉老太太:“三杯五杯下了肚。”
“保证你的小脸呀。”
经理歪头:“怎么样?”
赵席蓉老太太继续挥动手绢唱着:“白里透着红啊。”
“红里透着黑。”
“啊啊?黑不溜啾(经理:啊?)绿了叭叽(经理:哎呦喂)!”
赵席蓉老太太:“蓝哇哇的(经理:这什么色啊),紫不溜啾的。”
“粉嘟噜的透着那么美。”
经理松了口气,拍腿:“哎呦,您可把我吓坏了。”
赵席蓉老太太:“这酒怎么样啊?”
经理高唱:“这酒真是美,啊美呀、啊美呀,美美美美美美美美美——太美啦!”
赵席蓉老太太:“美什么啊?其实就是那个二锅头,兑的那个白开水!”
经理急了:“你怎么把实话唱出来了。”
赵席蓉老太太捂嘴:“就这嘴秃噜了。”
经理:“你!你应该这么唱!”
“你看这道菜,群英荟萃,要您老八十,一点都不贵!过来看一看,亲口尝一尝!吃到嘴里特别地脆!如果你不相信你尝一块脆不脆。”
赵席蓉老太太:“我吃了一块嚼在嘴里,确实它有点脆!”
经理:“为什么这么脆?”
赵席蓉老太太:“为什么这么脆?”
经理:“我现在问问你?”
“我……”
经理步步紧逼:“它为什么这么脆?它怎么就这么脆?”
赵席蓉老太太大声唱着:“它就是一盘大萝卜!”
经理拍手摇头扼腕:“又把实话说出来了!”
赵席蓉老太太抓起手机:“您老都听清楚了?”
经理疑惑:“嘿!跟谁讲话哪?”
赵席蓉老太太:“物价局!”
如果说小品仅仅是这样的话,那这个小品可以说好看好笑,但绝不经典。
在得知老太太跟物价局告了秘后,经理依旧是那副谄媚的摸样。
仿佛为了赚钱而谄媚,已经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哪怕老太太写字笔走龙蛇骂他,哪怕老太太直接说他是棒槌,他依旧还在谄媚中。
这结尾,不需要教育,就让很多观众想了很多。
这种活脱脱的狗东西,可太有节目效果了。
“笑死我了这个经理。”
“哈哈哈~嗝”
但是!
生活中这种人少见吗?
生活中自己身边有这种人吗?
生活中自己是这种人吗?
细思之下,答案才让人觉得有些荒诞又太过真实。
如果节目到此为止,那这个节目就是前几年春晚的‘教育小品’高级版,凭借强大的剧本功底,把这个小品写的有教育意义又好笑又好看。
但,节目并没有就这样结束。
经理贯穿始终的谄媚,拜金,贪婪。
而老太太最后依旧还有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