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过渡(第4/8页)
他已经知道时间了,七七年会恢复高考,冬天考试。
而王一红家里的两个小子,正是七八年高中毕业,这都不用停顿,直接就是正常的应届毕业生。所以王一城才不断地提醒他姐姐。这有时候啊,消息就是最最重要的。
像是当初还是汽修二厂的时候,那个时候他们就是提前知道了会招工,提前多复习,所以他哥哥几个这种底子都考上了,现在也是一样。几个孩子用心读书,总是比其他人更多了很多的优势。
因为,现在的人都不在意读书的事儿。
因为不能考大学,基本上高中都不会很刻苦,反正都是有毕业证的。刻苦的是很少数,正是因为刻苦的少,所以他们认真读书,就比别人多了机会。
这么些年过去,王家几个孩子日子过得都不赖。
不过其他人就未必了。
就像是隔壁老顾家,就是三天两头的吵吵闹闹,当年顾老头因为丢了人,丢了大面子,倒是不怎么能压得住家里的儿子儿媳了。吴阿婆又刻薄的很,一直不得儿媳妇儿的尊敬。年轻的时候,年轻的要仗着老人过日子,帮衬着,自然是伏低做小。但是这老人岁数大了,作为劳动力也不行了。那儿媳妇儿自然是开始翻身做主了。
顾老头怕丢人,因此掐着不肯分家,现在是每天闹哄哄的。
他们家本来就闹哄,何大妈有时候还跟着搅合,何大妈跟顾老头儿有乱七八糟的事儿,现在已经不背人了。他们都已经被人抓住,反正他们怎么狡辩都没人相信,那么倒是不在意那么多了。
也是亏得现在小地方,特别是村里都讲究人情世故,没人去告他们,不然他们保准要完蛋。
当然了,也是因为他们实在岁数有点大了,不好处理。
不过他们大概也是看出来了,别人就算是议论又不能怎么着,所以倒是渐渐地明目张胆起来,虽说顾老头跟吴阿婆没有离婚,但是可是三天两头的摸到何大妈家的。
这么些年过去了,大家现在一点也不怀疑当初陈文丽的爆料了。因为,这么多年,何大妈的儿子米刚真就不回来。也不能说完全不回来,其实每年年底,米刚还是会回来一次的,他不会回家,反而是直接去大队部,每年都给何大妈留下二十块钱,算是养老钱了。但是人却仍是不跟何大妈来往。
这要是大家还看不懂,那真是白活了。
一年二十块钱,这数儿听起来不多,如果让陈文丽于招娣他们说,都会认为贼少,但是这在村里人看来,已经相当孝顺了。村里不少分了家的人家,做儿子的也未必能给老人这么多。
所以米刚这么做,倒是让人很高看一眼了。
大家背地里倒是都感叹,何大妈真是糊涂,这干啥乱搞啊,这要是好好的生活,儿子也孝顺,日子能差到哪儿?但是很显然,何大妈不是什么消停的人。
大概是假面被人扒下来了,她倒是不怎么在乎了,不仅仅跟顾老头好,在外头还有几个相好的,还别说,这老太太日子过得竟然比许多同村老太太日子更体面。
唯一不好就是,隔三差五就有人上门闹事儿,这些年何大妈真是没少挨揍。
这老太太依旧我行我素。
挨打也不改变。
不过每次何大妈挨打,顾老头倒是都很维护何大妈的,他对何大妈可比对自己老伴儿用心多了。吴阿婆现在也管不住他,倒是专心跟儿媳妇斗智斗勇。
顾家大驴子已经结婚了,现在连孩子都有了,去年生的,这家里就更紧吧了,倒不是说吃不上饭,他家劳动力多,其实还是可以的。主要是,他们家住的地方不够。
现在家里几个丫头连后屋都住不上了,全都住在院子里的门房,更加在院子里盖了一个门房,就在厕所对面,后屋是顾老大夫妻住,他们的房间让给儿子儿媳一家三口了。
这不管啥时候,房子都是最重要的。
顾家现在是四代同堂,按理说是很得意的,但是家里闹哄的不行,顾老头都不乐意在家待着。他整天去找何大妈,未尝不是因为这个。
现在顾家二驴子和香织还都在读书,他们都在读初二。
二驴子学习不好,读书就是白费钱,但是因为香织都读书,他坚决也要读,死活不肯回家务农,这气的大驴子不行。觉得这个弟弟占了便宜。至于香织,香织能一直读到现在,真是让村里很多人都大跌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