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走,到电子厂打工(第2/3页)
那滚滚财源不就来了?
而且这是不上市,不从华尔街走的商业收入,就像卖鞋、卖电脑,赚到的钱可以理所当然的转移。
后世苹果靠卖IPOD、IPHONE固然是赚了不少钱,但能够财大气粗到两万亿美元市值,还是靠那个苹果自己打造的封闭产业圈来形成无可替代的护城河。
这才是苹果能够笑傲全球的核心。
荆小强这辈子可能已经看不到苹果的光彩耀世了。
而这一切,光靠荆小强也不容易实现。
他做个电热饭盆都那么艰难,更何况还有嗦尼成熟完整的全球销售网络。
所以在内地还远远参与不上的时候,荆小强只能依靠嗦尼:“必须在内地建厂,一旦试制成功,我要求能够以每年百万到千万级的产量出货,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让全世界都流行用SONY-KING听音乐,便宜点,少赚点,一定要让竞争对手都无法跟风……”
这就是互联网思维,一家独大,赢者通吃。
以前的大企业大品牌,想这么干也很难。
因为世界各国各地可以割据作战,哪怕固守一国一隅也能存活品牌。
消费者有必然的信息差,不知道别的地方用什么。
可互联网会让整个世界都知道现在薪乡最流行什么播放器,最热门最新潮最酷的运动鞋穿上之后,那种炫耀的社交属性会远超运动鞋本身的基本功能。
于是大品牌就很可能通吃全世界。
苹果产品恰恰就是抓住了这种全球化通路成功。
苹果手机好不好用不重要,重要的是用苹果手机可以彰显某个符号。
荆小强大概懂,他甚至反应过来,这个音乐播放器没准儿就是以后智能手机的探路先锋。
一旦这么个多媒体玩意儿让人习惯了,加上手机模块不就顺理成章么。
有搞头。
他就拼命抓住到内地建厂生产才能尽可能降低成本的角度:“你想想买播放器能赚多少钱,卖歌才是最赚钱的,几乎无成本的赚,目前网络速度还不好,那么我们给每家音像制品店配一台VAIO电脑,联网开锁,从电脑里往播放器传输硬盘里存储的歌曲,便宜,一首歌十美分、五十美分,上千万用户,一年四季得买多少歌,我们再每隔一两年把播放器升个级,容量更大、功能更强、音质更好……”
在盗版几乎等于零的欧美市场,这才是所有资本家最向往的生意啊。
那播放器算什么?
杉本简直都要拍案叫绝了:“一旦我们把这个软硬件的局面做起来,其他音乐版权根本争不过我们,甭管什么CD、录像带制式,最后只能用我们的制式?!”
荆小强和气生财:“不不不,对音乐版权方我们都是开放的,他们音乐版权放进来,我们收钱,大家二一添作五,百货公司是我们的,你再好的商品也要到我们货架上来卖,这是个随着未来技术发展,可以不断升级完善的销售模式,譬如未来网络下载速度够快,我们的音乐下载网站自己能收费,更把中间音像门店的环节都省了,全世界卖出去上亿台播放器,那不就每天滚滚的收益到账?”
杉本忍不住仰天长笑。
双方狼狈为奸的把这份合作备忘录商量着写下来,荆小强拥有音乐播放器的专利版权,然后授权嗦尼生产,但制造实际上又是外包到沪海周围建厂制造。
播放器内部肯定会涉及到一系列元配件的专利技术,等于是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关系。
最后荆小强依旧只是对播放器每台收取专利版权费十美元。
关键是接下来建立的音乐网站收费模式,将在焦盆、花旗、爱兰尔三地同步建设服务器,这家公司是荆小强和杉本共同持有八二开股份的跨国音乐经营机构,免费获得嗦尼、MR.KING的全面授权。
杉本指定自己的子女来分享股份,参与经营。
这资本主义的腐败模式不就轻而易举的搞定了?
杉本在嗦尼再位高权重,那也只是小股东拿年薪,算下来能有几亿美金身家就不错了。
这音乐网络发行公司,就算不在纳斯达克上市,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音乐版权垄断机构!
万一有朝一日上市,必然是百亿美元级别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