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序章(第2/3页)

这时候哪里还在乎什么声波反射率,只有浓厚的情感流淌。

也许大家都听过无数次这首歌了,好像这时候才明白歌声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雪绒花就是家乡周围一生长在高山的不起眼植物,歌声通过这“小而白、洁又亮”的小花儿保佑自己的祖国永远平安、顽强。

跟刚才的一条大河异曲同工。

这么简单,就能这么美妙。

观众们想鼓掌,又怕破坏了这种气氛。

还是听过荆小强继续讲几句歌唱的特点,再来首国产的《渔光曲》。

这是他跟乐团排练时候临时问到有什么代表性的歌曲。

交响乐团当然推荐最能代表沪海的这首三十年代名曲,甚至一度开创了国产电影没有音乐就没人看的时代先行。

这一回,观众们又见证了同样的歌曲,用不同方式来演绎,会是什么样的动人感应。

第一段美声男中音,纯粹的声乐奇迹,精雕细琢一般的美妙音色,仿佛能让人感觉到海面从迷雾沉沉到金光万丈的日出景致。

杜若兰都忍不住转头看了看四周,确认自己不是站在海滩上。

那种体腔共鸣带来的悠远跟气势,让周教授更忍不住轻轻对学生们打拍子,看看这教科书一般的演唱示范。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

好美,是不是?

可第二段却换成了更舒缓的通俗唱腔,略带沙哑的嗓音,在旷远之中表露出一丝哀愁和压抑,连那种小渔船在海上颠簸起伏的感受都有了。

好多观众不由自主的轻轻摇晃,因为乐团指挥早就在台上摇得像个老渔夫!

“轻撒网,紧拉绳。

烟雾里辛苦等鱼踪。

鱼儿难捕船租重。

捕鱼人儿世世穷……”

好现实!

那种滚滚天地水,悠悠苦行人的意境彻底拉满。

然后到第三段,又出人意料的改成男高音!

“天已明,力已尽。

眼望着渔村路万重……

鱼儿捕得不满筐。

又是东方太阳红……”

那饱满的情怀,如同迎春的蓓蕾,居然能把这首三四十年代展示苦难的歌曲,推动振奋起来!

从指挥的反应都看得出绝不是事先排练,有点惊讶的指挥硬生生把整个伴奏曲风都跟着荆小强的歌声转换。

最后那句:“爷爷留下的破鱼网,小心还靠它过一冬。”

居然被他唱出几分高亢和激越!

把原曲那哀怨的气质打得稀碎……

无比熟悉这首曲子的周晴云都惊呆,双手凝固在空中忘了动。

反而是听着这首曲子成长的老太太开始摇头晃脑的回味,这时候却轻轻笑起来,眉开眼笑得像她年轻时候。

荆小强这种唱法,在国内恐怕会被各种口诛笔伐,居然敢擅自改动这么经典的名曲。

而且那种情绪上的变动,你是在嘲讽戏谑受苦受难的渔民吗?

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会被骂得狗血淋头。

观众们当中也有些听出变化的内行,诧异又担忧的看着荆小强。

荆小强收功才解释:“歌言志,舞传情,歌唱从一开始就应该倾注情感,也许您嗓音差点、技巧也不够,但唱得声情并茂,自己从中收获了愉悦感、提升了精气神,那就是好歌,当然,如果能好听,让周围人都开心愉悦,那就好歌乘以十,可如果歌声里面有了志向呢?”

这回连舞台上的交响乐团各位都聚精会神看着荆小强的背影。

他们都是技艺娴熟的高手,但是跟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之间的差距难道就是这里吗?

荆小强确实敢说:“我昨天才接触到《渔光曲》,歌是好歌,音乐界也唱了很多年作为经典,但内容和气质都过时了……”

这么石破天惊的话,全场居然没人发出反对的声音。

没人比荆小强唱得好啊。

就像降龙十八掌他耍出来说很不错,过时了,别人也不敢吭声,打不过啊。

况且还有理有据:“很显然,三四十年代的渔民到作曲家,看不到未来,他们只能在这个日复一日的艰难困苦中挣扎,哪怕看到东方太阳红,也不知道改变他们的命运,所以歌曲中表现出来就是哀愁、低沉跟压抑……”

然后话锋一转:“差不多就在同时期,还有一篇伟大的作品也是在描绘渔民,描绘捕鱼,却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