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关中来人(第2/3页)

直接一个回手掏,夺回粮草,却还是被不管不顾的程涣,给烧掉了三分之一,这下子,袁绍彻底失去了翻盘的希望。

渤海郡和河间国,本就在前些年中。

张纯张举的叛乱中,损失惨重。

而今刚刚恢复粮食生产,自然不会有太多的存粮。

而今,三分之一粮食被烧,加之前方大寨,被刘备攻破,袁绍已别无选择,只能边战,边退往青州方向。

临走时,还狠狠地抢了一把。

当然,袁绍还是保持了几分克制。

并没有让士兵抢夺世家豪强,也不许滥杀无辜。

倒不是袁绍心慈手软,而是留着更多的人,便可以消耗刘备更多的粮食,使其无力追击的同时,加剧与世家大族的矛盾。

袁绍针对的,主要是那些良家和平民下手。

所谓良家,其实就是小地主,董卓他们家就是。

他把这些人的存粮,全部抢走,剩下世家豪强,想要他们出手救助,那是不可能的,这倒是他们的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兼并土地,收编人口的机会。

如此一来,就算刘备占领的河间和渤海两郡。

想要有所作为,也必定会和两郡的世家大族起冲突。

他袁绍,便可以趁机平定青州黄巾,趁机壮大势力,到时候,再和曹阿瞒联合,依仗大河(黄河)之险,他不相信挡不住刘备。

果然,袁绍的招数起了作用。

刘备一路追击,一路行军。

看到的,都是灾民,和难民

刘备是既气愤,又无可奈何,只得按照袁绍的设想,大部队停驻在河间国,以及渤海郡之间,散发军粮救人。

有几位谋士,向刘备建议。

先放弃这些灾民,追击袁绍。

以免其在青州站住脚。

然而,刘备并未多做思考,便一口回绝,只让自家二弟关羽,率领本部两千一人双马的并州铁骑,追击袁绍。

一路把袁绍赶过大河(黄河)。

丘志清也正是看到了这点。

才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刘备追加投资的决心。

一个人,在面对这种,利益与道德之间的问题之时,可以毅然决然的,放弃到手的利益,而选择坚持本心。

这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虽然他修行,需要趋近于“天心”。

也就是无善无恶,无分别心,万物浑然一气的境界。

可他的“道心”,“人心”,都不允许他这么做。

如此结果,无疑是丘志清最想看到的。

势力没了,丘志清可以把并州送给他当基业,要是本心不在了,那就没了让丘志清投资的本钱,得失之间,谁也说不好。

九九重阳,丘志清难得宴请了一番政事堂以及六部的成员。

大家在一起讨论了一番,下一步的计划。

按照郑岩和彭脱的说法,明年春耕之后。

便可以腾出手来,对外用兵。

蔡伯喈最终还是做回了教育行业,主管整个并州,各个郡县的学堂,把并州学院,分成县学,郡学,以及州学。

就算是县学学成,不用继续往上读。

回去之后,也是一把耕田的好手。

配套的修炼之法,可以让他们不论是耕田,还是渔猎,都可以很好的完成。

加之学院免费提供饭食,以及校服。

这可谓是最好的招生广告,半大孩子吃穷老子,这可不是说说的。

而蔡伯喈,也凭着这一套教学体系,直接被丘志清选入政事堂,全权负责教育,选拔事宜,这点丘志清总觉得有些不对。

少了点制衡,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要是继承的家伙给力,那他就算是打个基础。

他也能把万丈高楼建起来。

要是继承的家伙不给力,他就算把高楼给他搭建好,他也能让他人,一锄头,一锄头的,将大楼弄塌咯。

对于对外用兵,其实丘志清不太积极。

因为他感觉还不到时候。

下一步的目标,除了关中,就是洛阳。

而这两地,只有在拿下关中的同时,才能出兵洛阳。

否则他一动,很容易引发董卓的警觉。

他相信,凭借自己和黄忠的这层关系,黄琬不会想不到,借助自己的力量,帮他们除掉董卓,当然,他们也只是利用丘志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