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神都焰火(第2/3页)

而他给旁人留下的印象也很深。

偏生,不是所有番邦都通晓华夏‘委婉’的说话艺术。当然,也是因为许多外邦首领本身词汇量有限,也很难委婉起来。

于是有不少首领,见到宋正卿就直接问道‘之前的崔少卿不在鸿胪寺了?’

这也罢了,还有个连崔朝姓氏、官职都记不清(只记得脸)的奚等王,直接来追问道:“那个好看的官员去哪儿了?”

当场就给现任鸿胪寺卿宋会贞噎个半死。

你什么意思?

谁是那不好看的官员?!

既然能被选为鸿胪寺这种外交署衙的正卿,他宋会贞也是仪表堂堂好不好。

若不是官员的专业素养支撑他,宋正卿就要撂脸子了。最后还是有点小心眼的,把问这话的奚等王发落到四方馆最边边的院落去住了。

*

只是宋正卿的自信被创到一事,裴行俭并不知道,他只是批了崔朝的公文,然后继续留他相谈。

而每回与崔朝偶遇闲谈,裴行俭都会感叹一遍:大司徒,不愧是以相人神准出名。

与崔正卿相处,当真是赏心悦目,又如沐春风,心情不自觉就会好一点。

当然,裴行俭留下崔朝,也不光是为了欣赏,还真有事想要请教——

“之前,大司徒提过一句,除夕夜有一项特殊的安排,亦是奉与陛下的新岁献礼。”裴行俭好奇道:“崔正卿可知?”

崔朝如实摇头:“我只知道与城建署有关。”他眼睫微动,看向裴行俭:“既是城建署之事,裴相所知应比我多才是。”

裴行俭:……

是,他倒也知道跟城建署有关,然而,夫人库狄琚也不肯提前告诉他具体是何事。

崔朝就端起面前的茶杯,轻轻碰了碰裴行俭的杯子。

此时两人比方才更生出一种同病相怜来:不但同为留守人,还都不清楚近来夫人在忙什么!

裴行俭也端起茶盏笑道:“那只好等除夕夜了。”

*

喝过裴相的茶,交流过‘病情’后,崔朝还不等告辞,就见院外又走进来一人。

来人见了崔朝就道:“正好崔正卿也在,省了我到处去找。”

崔朝见礼:“辛相。”

辛茂将原本是来跟裴行俭商议明年‘盐税’之事,见了崔朝倒是先放下这件冗杂大事,先向崔朝说起两事——

第一件事,辛相不甚委婉表示:上阳宫学校办校以来,许多学院和专业,可都已经见到‘回头钱’了。

比如人家纺织专业,黄棉棉版新织机在这几个月里,又改进了些,辛相满意的不得了,甚至主动给黄棉棉和纺织学院的其余的女娘们申请了奖学金。

辛相行此事,足见有多满意了!

毕竟纺织效率的提高,别说宰辅重臣们看得出,任何人都知道,这是数不尽‘回头钱’。

能造福多少人家,简直是难以估算。

于是这个年底,辛相私下里,是给各个学院划分了‘朱’与‘黑’的,朱色学院就是见到回头钱的,黑色学院就是暂时只有投入成本的。

此时,辛茂将对着崔朝苦口婆心地念叨了起来。

外交学院得支棱起来啊,尤其是年节下,这么多四夷首领使臣入朝,边境贸易也好,官方商队也好,采买各国的金银矿产等事也好,都是大有可谈的。

辛茂将还恐崔朝推脱,提前就道:“我知崔正卿现在是太常寺的官员,但,你既然掌外交系,就总不能撒手不管吧。”

崔朝表示:管管管,这就去。

并且把手里的‘带教申请表’给辛相看,为自己证明,在辛相念叨前,他就是个有觉悟的人。

辛相这才满意了起来。

然后问起了第二件事,跟裴行俭一样,也是跟姜握有关的事儿——

“崔正卿,大司徒随驾离京之前,曾与我提过一句:来年为我备了一份‘可增国库银钱之礼’。大司徒多有奇思妙想,我实在猜不到又实在好奇,崔正卿可知是什么?”

然而,面对辛相的好奇,崔朝只能像方才回答裴相一样,表示爱莫能助。

**

除夕夜,圣神皇帝大宴群臣并四夷使节。

这一晚,辛相以为自己得到了答案。

今岁的除夕夜比较特殊,是设在上阳宫的观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