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学校(第3/3页)
姜握不再去想这些。
她只是看着文成指给她的上阳宫之地——以后,这就是圣神皇帝一朝的学校了!
**
端午前夕,帝赐上阳宫与大司徒办学之事,已经传的朝野尽知。
最先来找姜握的,却是辛相。
辛相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先绕了个弯:“大司徒可去细细游览过上阳宫?”
姜握如实道:“去过两次,但上阳宫太大,哪怕是坐车,都十停才走了一二停。”
辛茂将叹气道:“唉,先帝晚年病得厉害,欲修行宫咱们都不好说什么的。偏就有那善于阿谀奉承的人,曲解上意,将上阳宫修的格外华丽!”
“当真是陈玉宝以饰台榭,悬明珠于梁柱间!更别提里面那些奇树异草、奇禽异兽。还有,你知道当年那负责修缮上阳宫的韦少监还干了什么事儿吗?”
辛相越说越心疼,都不用姜握取药,自己就拿出保心丹来磕了一枚,然后才继续道:“他不但构石为山,还在上阳宫挖渠引洛河,生生造悬瀑、湖泊之景。其中也少不了自谋钱财。”
平心而论,上阳宫修缮的确实好。
但直接给户部花傻眼了。
姜握自然知道这件事,当时户部尚书岑长倩(贞观年间宰相岑文本之孙),直接一状告到了五位宰相处。
给辛相当场就气完了。
时任大理寺正卿狄仁杰,也为此弹劾了此人,后韦少监被天后罢官。
但……
姜握看向辛相:这时候提这些陈年旧事,不会是……
姜握猜到了八分,只是笑而不语,看辛相到底如何说出口。
辛茂将道:“我听闻陛下将上阳宫给了大司徒,将来是用以办学?”
虽然还不知道具体办什么学,但不妨碍辛相苦口婆心,甚至拿出了姜握的专业书来劝说她:“大司徒啊,《易经》中就有言:‘君子以俭德辟难。’可见唯有艰苦朴素才能避祸避灾啊!”
“学子们心性未定,更应见素抱朴,勤补克己。”
“学堂多有靡丽之物终究不合适。”
辛茂将最终图穷匕见——
“不如我带着户部、工部一众官员,将上阳宫中的奢靡富丽之财物收于国库,将来也省了大司徒的麻烦。”
姜握:辛相,不愧是你。
作者有话要说*原文已经标注出处。
[1]见于《唐六典》。
小剧场:
辛相(骑着小三轮车):回收~回收旧珠宝~回收旧金银~回收一切值钱的东西~统统收归国库。
昭陵与乾陵:
太宗高宗父子俩,看看自家庄严的皇陵与陪葬之物,再看看带着人去查点上阳宫的辛相……
开始‘孔融让辛’。
荔枝(讨好):父皇~辛相从贞观年间,历任户部员外郎、户部侍郎,户部尚书——能有今日全是父皇慧眼识英才,将来百年后,还是陪葬您的昭陵更合适。
二凤(拍拍):雉奴,辛卿在你手里拜相,在你媳妇手里亦任宰相,自然该入你们的乾陵。(因武皇还没有下令起自己的皇陵,众人先默认她也会入乾陵)
昭陵诸功臣(甚至连李勣大将军这位‘茂德旧臣’看看他自己的‘家’,都悄咪咪背叛了高宗):同意!辛茂将该陪葬乾陵!昭陵人够多了,住不下啦。
荔枝:……
今天,又又又是天皇大帝气哭的一天。
--
说是不看评论,但因为上章结尾写到军事学院,还有姜姜卡bug的操作,就想打开看看家人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妙趣横生的总结,结果就看到了关于感情线的争论,猛虎落泪jpg。
其实如果一直追文有看评论的家人们应该就知道,之前也有过关于感情线的争论。而且是有人嫌多有人嫌少。
放心吧,我是有大纲的,而且每次周末会再写下未来几天的细纲。所以不会被影响大剧情,顶多是影响下码字状态。
PS:再向家人们报告一个好消息:我现在找到了一个排解看评论会影响心情的方法——去写告别章。
因为每个主要人物我都倾注了心血,所以每次写告别章都会狠狠创到我自己,让emo的心情变成痛苦。这也算是以毒攻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