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舅甥(第2/3页)

“若定我罪,非天子不能。”

为此,三司话事人才坐在这里,准备商议(推出去)一个人去向皇帝回禀‘他们什么也查不出来,请陛下亲自过来问话’这件事。

大理寺卢正卿和刑部辛尚书,都指望御史大夫崔义玄去与皇帝回禀——毕竟你是陛下刚提拔上来的,肯定是心腹吧!

崔义玄拒绝独自背锅。

表示他绝没有那么心腹。

于是坚决拉上两个想躲事的老狐狸,一并去立政殿回禀。

*

皇帝看着案上三司找到的诸多书信,边翻看边似随口淡然问道:“你们去抄赵国公府了?”

刑部辛尚书却一个激灵,连忙道:“未有陛下旨意,臣等如何敢抄没国公府。”

解释道取这些书信,还是由长乐公主亲自陪同。

皇帝颔首:“太尉回话的卷宗,怎么不见?”

下首站着的三人,这次是齐齐打了个激灵,只得硬着头皮回了长孙太尉那句话。

半晌,只听皇帝起身。

“好。”

*

大理寺有专门暂押亲贵的牢狱。

收拾的很干净。

皇帝入内,就见到身形挺拔坐在桌前的长孙无忌。

大约是被冤屈的愤怒和怨怼,以至于见了他也没有起身行礼。

皇帝也不在乎,摆手屏退左右。

朝臣与侍卫都流水一样退出去。

长孙无忌见此,开口第一句话便带了些讥讽之意:“陛下屏退左右,难道不怕我谋反弑君了吗?”

李治立在门旁,蹙眉道:“若太尉只有此言,朕便不必再听了。”

长孙无忌见皇帝神色漠然,忽而情绪大动道:“这世上如果只有一个人不会谋逆于陛下,那便是我!”

“宗亲妄图取而代之,我替陛下平之!”

“陛下年少登基,朝野浮动,我替陛下镇之!”

“陛下为太子以来,我自问护卫陛下之心如铁石!”

“若为废后立后事,臣拂逆了陛下的心意,陛下要杀,为臣者引颈待戮!”

“但陛下不能污我谋反!”

长孙无忌越说越激痛,双目通红。

李治走近,抬手按住长孙无忌的肩膀。

“舅舅……舅舅!”

“不必说了。”

“我知你不会真的‘谋反’。”

李治将称呼从朕,换成了我。

他今日过来,穿的也只是常服,乍一见——

长孙无忌神色恍然,只觉好似时光倒流,十五岁的晋王拿着一卷律法,站在他身边讨教:“这条律令,我这样解,舅舅看对不对?”

李治在长孙无忌对面坐下来。

“我曾琢磨过许多次舅舅的想法。”

“如今说来,舅舅一听。”

“舅舅是不是觉得,我还年轻,做的不够好,你会先替我看住、镇住这朝堂。若我有过你便谏言,令我改之,让我做一个更好的皇帝。”

“总有一天你会老去,会将一个好好的朝廷交给我的。那时候,你也放心了……”

“对不对?”

长孙无忌听着这些话,恰合心意,下意识颔首:“是。”

李治笑了。

然他眼睛里并没有笑意:“舅舅,你觉得这是辅政之臣的心吗?”

“等你觉得我做的够好了,等你真的老去,才将朝堂交给我……”李治将此话重复了两遍。

语气转冷转厉:“舅舅不觉得,这是父皇的位置吗!”

像是闪电劈开黑夜,长孙无忌忽然怔住了。

李治深深望着眼前的舅父。

“舅舅口口声声立皇长子是为了朕,为了国本——如果舅舅不提出把皇长子给皇后抚养,朕是愿意相信的。”

“只要舅舅提出来,给刘宝林升位分,可立贵妃。”

“朕无嫡子,贵妃所出长子,难道不能做太子吗?为什么非要是王氏女的养子,才能做太子?”

“朕原来百思不得其解,柳奭能拿出什么来打动舅舅。”

“后来朕明白了——他的态度,他的恭敬。”

皇帝目光幽深一片。

“十余年前,父皇修《氏族志》时,世家尚敢将李唐皇族放到第三等人家去,何况长孙一族。”

“舅舅自来性傲,当年也厌世家如此吧。”

“可自朕登基以来,柳奭变得处处以舅舅为尊,要靠舅舅来要朕的太子之位。崔氏族长、世家朝臣也需舅舅的举荐,才能位列宰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