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爱能有多久(第17/20页)
宁檬差点又要去扶眼镜,还好这次只是起了个念头她就反应过来了。
她紧张或者思考的时候就爱扶眼镜,现在眼镜没了,她想她得换一个能分散情绪的动作了。
这么想着时,她轻轻咬了一下嘴唇,对面的陆既明瞬间双眸一紧。陆既明挪开了眼神。
宁檬咬了下嘴唇后,心里有了计较,左右逢源着两边老板的情绪和面子,说:“是的,石总的确是想听听陆总的看法,不过这茶也真的是上品好茶。”
陆既明又是哼哈的一声轻笑。他把飘忽在办公室随便某个地方的眼神调动回来,重新落在宁檬脸上。
眼神回落后的0.01秒里,他出现了不为人知的短暂怔忪,一种被美丽事物所吸引后的怔忪。
他很快从怔忪里回神,盯着宁檬毫无遮挡的白瓷般的脸说:“你怎么想的?我想先听听你的想法。”
宁檬清了清嗓子,给出自己的看法。
——目前看,这家公司的优势是属于新兴的互联网产业,很新鲜,新鲜的东西大家都感兴趣。而劣势是,目前线上线下的运营模式主要还是靠平台公司烧钱补贴用户来吸引用户,这种模式不会长久的,而一旦公司停止采用这种模式,到那时用户还会不会在平台下单购买服务,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陆既明说:“不要分析这些优势劣势的,你就直接给我一个结论。”
宁檬于是说:“如果是我的话,我首先会有点犹豫,但又会觉得未尝不可少投一点试一试。”
陆既明撇着一边嘴角给了一个毫无笑意的笑:“但我连一点都不想投。”
他说得如此斩钉截铁,让宁檬一下明白他现在是多么的抗拒为石英掏钱给项目买单。
或许他觉得为一个就要移民的人劳心劳力不是很值得吧。
宁檬微笑了起来,随便问了句:“那假如这不是石总张罗的项目,你会投吗?”
宁檬问陆既明:“假如这不是石总张罗的项目,你会投吗?”
陆既明很直截了当地回答:“不会。”
他给了宁檬一个终极的说法:“不管这是谁的项目,哪怕是你的,我也不会投。因为我根本不看好美业服务的O2O模式。”
宁檬愣了下。
陆既明那句夹杂在一大堆话里的“哪怕是你的,我也不会投”像句私货一样,存在得若隐若现的,是什么意思呢?
嗯,是说她的项目会比石英的项目更靠谱吧。
宁檬按捺下去蠢蠢欲动的好奇心,虚心向陆既明请教他并不会投这家公司的主要原因。
陆既明看着她的脸。
宁檬感觉得到正看着自己的脸的陆既明,此时此刻心情似乎很好,因为他居然没卖什么关子,就有问必答了。
陆既明先给出了一方面的原因:“O2O模式现在是很火,但未来有极大可能会走下坡路。因为大多数O2O平台经营模式说到底都没有什么技术壁垒,经营模式都是很好复制的。能被人轻易复制就意味着没有核心竞争力,这件事你能干,别人想干也能干,最后就看谁背后金主厉害,烧钱猛,先把对方熬死。”
随后陆既明又说了另外一个主要原因:“还有就是你刚刚说的那个,一旦平台不再给用户施行返券补贴政策,O2O的客户粘性还会存在吗?”
当自己的问题从陆既明的嘴里说出来时,宁檬一下不由自主地换了立场,从提问题的人变成了反驳问题的人。反驳自己的时候那么难举例,反驳陆既明时她的思维却变得无比敏锐,她一下就找到了例证:“可是你看各种外卖,开始也是用返优惠券和满额减的各种优惠方式吸引顾客的,后来当各种优惠活动结束,顾客还是会在外卖平台上点餐。可见在烧钱返券的过程中,一部分顾客的用户习惯已经被潜移默化的养成了。”
陆既明手指敲在桌子上,咚咚响:“你这个类比不对。外卖是一部分人的刚性需求,但化妆是吗?你加班加到半夜,不点外卖容易饿死,但你今天上班不化妆,你会丑死吗?”
陆既明说的话有点毒,但却让宁檬恍然悟了。是了,这里有一个刚性需求的问题。
陆既明又以美业服务为例,对他的“O2O模式未来会走下坡路”的论断加以佐证。
“丁芬芳的平台为了吸引客户,现在是以超低价甚至是接近免费的形式在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然后再由她的平台对从平台上接单提供服务的化妆师支付劳务费。应该两面赚钱的事情,她现在在两面搭钱,你认为这种烧钱的经营方式未来有能够盈利的希望吗?完全没有。就算像丁芬芳说的那样,假如平台未来不再烧钱了,改成以从化妆师的收入中收取20%佣金作为平台的主要营收方式,你觉得以这个运行方式,能实现平台盈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