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6/8页)

自打王三花死后,王大花一天到晚忙活店里的事,钢蛋和金宝就由孙云香带着了。前一阵家里的事太多,孙云香顾不得去诊所看那个长着一双好看眼睛的男人,现在生活似乎又平静了下来,孙云香又春心萌动起来。

正是晌午,阳光暖暖地照着,孙云香带着两个孩子出了家门。来到青泥街,两个孩子看到路边有人卖焖子,便挪不动步了,孙云香今天心情好,就带着两个孩子坐在小摊前吃了起来。正吃着焖子,孙云香远远看到一个年轻的女人走过来。那女人打扮时髦,穿着华丽,腰和屁股扭动的都特别好看。孙云香不知道,那个女人是江桂芬。见江桂芬进了前面的金剪刀裁缝店,孙云香心里也抓痒起来。来大连这么久了,自己也该置办点穿的了。

透过玻璃窗,孙云香看到脖子上挂着软皮尺的阿金正热情招待着江桂芬,两个人显然是老主顾。孙云香三口两口吃完了碗里的焖子,叫钢蛋和金宝一会去鱼锅饼子店找王大花,自己朝裁缝店走去。

江桂芬从布帘后出来,穿上了刚刚做好的新旗袍,她站在镜子前,左右侧着身子打量镜子里的自己,阿金站在一旁,一直赞叹着江桂芬就是现成的衣裳架子,穿什么都好看。的确,江桂芬身材好,旗袍的腰身收得恰到好处,再加上成熟女人特有的曲线,使江桂芬看上去分外的美丽。

孙云香走进裁缝店,斜眼瞅着江桂芬,心里像打翻了醋坛子。阿金一见来了客人,便热情地迎上去,问她想做什么衣裳。孙云香打量着江桂芬身上的旗袍,说,“这个样式,有我能穿的吗?”

“没问题,我可以给你量身定做。”阿金拿下脖子上的软尺。

“我就要跟她一样的。”孙云香一指江桂芬。

“不行!”江桂芬不悦地回身,“阿金,如果你再做一件,就没有独一无二的价值了,这衣服的钱可就别怪我……”江桂芬留住了后半句话。

阿金连忙点头,江桂芬是自己的常客,又是现成的模特,衣服穿在她的身上,也为店里招人,眼前的这个干瘪瘪的女人,一看就是个老姑娘,再好看的衣裳到了她身上,也穿不出好看来。阿金敷衍着孙云香,说会给她做一件更适合的旗袍,一定令她满意。可是,孙云香就是不肯,她就是想要跟江桂芬一模一样的衣服,穿给牙科诊所里的男人看。阿金磨破了嘴皮子,还给打了对折,孙云香就是不答应。不过,在得知江桂芬居然是牙科诊所的护士后,孙云香立即瘪了气,同意定制一件另外的款式,但前提是必须得比江桂芬的还要漂亮。

这个时候,穿着便装的青木正二悠闲地走在青泥街上,旁边跟着孙世奇,他们刚刚在青泥街上吃完饭。这段时间的大连像是平静了许多,青木正二也能喘口气了。青泥洼泥他来的次数并不少,可每次都是带着任务,自然也就少了一份松弛的欣赏。

青泥街的建筑透露着典型的中国古建筑风格,房子多是青砖红瓦,远远看去既庄重大气,又不失风光喜庆,不光如此,青泥街也颇有内涵,装着历史,藏着故事。孙世奇告诉青木正二,大连人都知道先有的青泥洼,后有的大连,这条街算得上是老大连的祖宗。在唐朝初年,这里不叫青泥洼,叫三山浦,据说,那时候这里就已是兵马涌动,人声鼎沸了。之所以改成现在这个名儿,是因为这里有大片淤泥海滩,远远望去,满目乌青色。后来,有个叫贾耽的宰相来过,就在他撰写的《道里记》里,把这里叫成了青泥浦,这条街就成了青泥洼街。

青木正二四下看着,听着孙世奇追述这青泥街的历史,果然就看出了不一样的感觉来了,不在,在他看来,无论是三山浦,还是青泥浦,都充满了日本的韵味。

“部长说的是,这都是大连的缘分。”孙世奇迎合着。

两人往前正不紧不慢地走着,就见一群人围观着什么,里面传出孩子的哭声。围观的人议论着,是个小男孩把一个小女孩的牙给打掉了。小女孩哇哇哭着,脸上的泪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不断地落在地上。青木正二和孙世奇往人群里看去,见钢蛋拉着金宝挤出人群,拔腿跑去。女孩的嘴角流着血,她抹了一把,看到血迹,哭得更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