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万寿(第4/21页)
皇帝却是万万没想到,不由得一愣:“崔倚会不想把女儿嫁给齐王?齐王那么好的孩子,又是朕的儿子,谁不想把女儿嫁给他!”
顾祄说道:“武夫莽撞,崔倚脾气也古怪,不能以常理度之。”稍顿了顿,又说:“陛下,臣觉得,若为万全之策,不如在赐婚之前,先不声张,悄悄遣了心腹内侍,去向崔倚透露陛下有此意。若是崔倚欢天喜地,感恩莫名,陛下再下旨赐婚,君臣相得,岂不传为美谈?
皇帝本来觉得此举甚是稳妥,但转念一想,忽又犹豫起来:“那……那万一崔倚真不识抬举,怎么办?”
顾祄知道他是怕被崔倚真的拒婚,失了颜面,便正色道:“陛下是君,崔倚是臣,陛下若真想结这门亲事,一道旨意赐婚罢了,难道崔倚还敢抗旨不成?若是崔倚不识抬举,自然陛下也立时改主意了,不想结这门亲了,此事便作罢。”
他知道这位陛下不太能听懂那些含蓄之言,所以说得甚是直白,饶是如此,皇帝还是想了一想,才明白过来,说道:“对,对,卿说得对,他要是不识抬举,难道朕还巴着想结这门亲吗?难道朕的齐王,就非要娶他女儿吗,此事自然是作罢。”
待得从宫里出来,顾祄不禁摇头叹息,心想那位齐王殿下,可真是野心勃勃,偏他又得皇帝私爱,而信王占了嫡长名分,为人却是刻薄小气,糊涂多疑,非人君气象。再说,那不还有一位秦王殿下,战功赫赫,偏生母出身低微,他又以战功得封秦王,位在诸王之上,将来,只怕……一旦议立东宫,这储位之争,可真会是腥风血雨啊。
他叹了口气,心中烦恼无限。时值仲春,正是春意盎然,御街旁垂柳依依,碧绿如绦,拂得御沟水面,点点涟漪,坊间人家墙内开得一树桃花,灿若云霞,映得粉垣朱柱,分外好看。
路旁一树一树的野杏花,引得无数蜂蝶闹闹攘攘,春日里行道,从南境越往北走,却是越见春意繁盛。长州的杏花早就谢了,这山野之中,野杏花却刚刚盛开。
因为是班师回朝,所以镇西军离开长州之后,行得不快,后来接到朝中传来的旨意,要赶在千秋节前,回京献俘,大军行进的速度才提了起来,本来定胜军先撤出长州返回洛阳,结果翻过长岭之后,被后发好几天的镇西军追上了。
“个奶奶的腿!”张?如何能忍得,尤其看到镇西军的老鲍,身后跟着黄有义、赵有德等人,趾高气昂从自己身边策马跑过去,就像一阵风似的,马蹄激起阵阵烟尘,呛了张?一脸土。
张?气急败坏,要说骑兵,那定胜军的骑兵,号称天下无双,镇西军的这帮兵油子,当真是太岁头上动土。
于是当镇西军打尖歇息,坐下来吃干粮的时候,只见远处烟尘大起,旋即那天下无双的定胜军重骑就出现在了镇西军面前,整齐划一,蹄声隆隆,连镇西军的炊夫们刚架在柴堆上锅里的水,都快被震得荡出来了。
谢长耳瞠目结舌,看着太阳底下,旗帜鲜明,盔甲锃亮的定胜军,不禁扭头问道:“他们为什么行军还要着甲?前方有敌人?”
“有什么敌人?烧包呗!”老鲍眯着眼睛,看着那迎风招展的“定胜”旗号,还有整齐如云的铠甲,以及马背上得意洋洋的张?,忽然大叫一声:“赵六!”
赵六麻利地出现在老鲍面前,嘴里还含着半拉干粮饼子,含糊道:“在!”
“把殿下的大纛打出来。”老鲍说道。
“啊?”赵六一时不解,秦王位在诸王之上,是有一面纛旗的,但李嶷不爱张扬,在军中只用戎旃,此番既是奉旨出征,纛旗自然也是带了来的,但是上阵的时候都没亮出来,怎么班师回朝行军途中,却忽然要用纛旗。
“叫你打就打出来。”老鲍眯着眼睛,看着源源不断,从镇西军身边扬长而过的定胜军,骂道:“这群孙子,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土都要踢进我们锅里去了。”
赵六顿时明白过来,一下子将饼子塞进嘴里,在衣襟上擦了擦手,扭头从随身背着的箱子里取出那面特赐的织金绣龙的大纛,并另有几面旗帜,带着几名仪兵一起,绑上旗杆。
巨大的纛旗在风中展扬开来,上面硕大一个“秦”字,四周金龙盘绕,张牙舞爪,极是威猛。这纛旗几与天子的纛旓规制相似,一展开来,斾带飞扬,金光灿灿,光照夺目,更有各色旗帜一起展开,如李嶷此次领的“岭南道大都督”等等诸多名头,簇拥着这面大纛,叫人想不看见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