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杀”(第15/21页)
我们研讨了一下,分析了目前三个嫌疑人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等于一水儿全排除了。那么冯爱丽失踪是不是自导自演?她这个画是怎么卖的、卖给谁了,都由谁经手,后来这五幅画跟她一起失踪,是不是也被卖了,卖了钱又在哪儿?这个马上成了我们新的侦查方向。
这时候原本已经要回家的文君停下了收拾的动作:“你们说的这个画,是什么画?”
“这不会你也有熟人吧?那我这可又能开挂了。”
“别高兴太早,不见得。”
“水墨画。”
“那悬了,我们家小老爷们儿画油画。”
“啊?”
文君嘴里的小老爷们儿不是说她儿子,说的是她先生。我们仨瞠目结舌,小老爷们儿,是名副其实的小老爷们儿,文君是显小,他是真小,英雄出少年,听说他的一幅画委实难求。人长得很清淡,跟他浓烈的画风相比,像是清汤挂面,白白净净、斯斯文文,五官也很浅淡,说话声音很低,像是一汪深潭。为我们引荐了收藏家白先生之后,他就离开了。
我是不清楚收藏家到底算个啥职业,反正就是有钱,有钱还雅致,完全不似暴发户。看他的宅子,坐落在半山腰,群山环抱,庭院修剪得一丝不苟,陈列的画作在我一个不懂画的人看来都觉得赏心悦目。
我们喝了会茶,白先生取出了他从冯爱丽手中购买的作品《青山绿水图》。我不懂水墨画,但是那意境真棒。
欣赏了一会儿,白先生跟我讲了他入手这幅画的始末。这幅画是通过一个经纪购置的,当时他办了个茶会,除了白先生,还有好几个收藏家去了。茶会上品鉴的画一共有六幅,都是冯爱丽父亲的作品。这一幅《青山绿水图》并不是其中最贵的,但是很入白先生的眼,他就收过来了。其他人对别的作品感兴趣,但是价格太高,都挺犹豫,茶会散了,等于就白先生有收获。
白先生有个同好许先生,很垂涎冯爱丽手中的一幅《苍山图》,但是价格他们没谈拢,可他很在意这个事,就跟这个经纪又商谈了几次,价格还是没谈拢。画这个东西,包括很多我们喜欢、价值又在可承受范围内但又确实偏高的东西,很容易造成一个“不买想三年”的局面。许先生不死心,最后下定决心还是要收了它,却被经纪告知画已经出手了。谁买了呢?是拍卖行的老总给介绍的一位老先生。这个老总介绍的几个人想把这些画都收了,结果他发现当时手里的现金不够,就只有老先生收了其中一幅,也就是许先生惦记的这幅《苍山图》,另外四幅画没收。而这个时间是什么时候呢?正是冯爱丽人车走失的当晚。
我们让白先生跟许先生联系了一下,电话里许先生跟我们证实了白先生跟我们讲的这些情况。就这么着,我们从白先生这里拿到了这个经纪的联系方式,顺藤摸瓜,接着往下走。
这个经纪其实就是个中间人。他是怎么跟冯爱丽产生联系的呢?通过冯爱丽的父亲的一个搞收藏的老朋友,冯爱丽拿了这些画,想出手,就找了这个男的,这个男的就给她牵线搭桥,带着她认识了这个中间人。中间人路子很广,就开始帮着冯爱丽卖画,他从事这个行业也有十来年了,打过交道的人特别多,也很了解这一行里面很黑暗的一些东西。但是他保证,他带着冯爱丽见的都是业内有头有脸的正经人,不存在说发生什么意外的可能性。他还很认真地给我们还原了当晚见面的情形。
当晚他带着冯爱丽去的拍卖行,拍卖行的张总约了几个跟他相熟的、对国画感兴趣的收藏家,大家一起品画、洽谈。冯爱丽带了五幅画,市值都很高,她有点急着出手的意思,但不愿意落价。所以最后就只有一个老先生买了其中一幅,其他四幅画另外的人也想要,但是那四幅画转账还不够,说:“我们给你现金吧,算是订金。”那天她把这幅画卖完,拿了三十五万的订金,带着四幅画,开着特斯拉就走了。
走了去哪儿了呢?按时间分析,她确实是回家了,跟宋新华报警说她人车走失的时间对得上,可最后却是连车带人全没了。
这案子越来越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