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狂飙突进(第17/24页)
核心一句话:要爱惜我们的历史,要爱惜我们的军队,要爱惜我们的事业。
美国最著名的西点军校有四大偶像:罗伯特·李、格兰特、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罗伯特·李是南北战争时期的南军总司令,格兰特是北军总司令。我曾经问过许多人:“罗伯特·李是分裂美国的南军总司令,他怎么也是西点军校的楷模?”
一个老西点军校校史馆的解说员解释:罗伯特·李之所以成为西点军校的楷模,是因为他在指挥南军作战中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军事造诣,我们以罗伯特·李的军事造诣为荣,无关政治上的立场。这就是美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
在革命战争时期,林彪以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这一点,我们后人不能否认。我们绝对不能因为在政治运动中批判了彭德怀,把百团大战否定了;批判了林彪,再把平型关战役否定了。
200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建军八十周年成就展上,林彪以“十大开国元帅”之一赫然在列,明确以“出色的作战指挥才能”描述他早年的军事贡献。
58.青年红军将领寻淮洲的人生传奇
我们下面要讲几位红军的将领,寻淮洲、刘畴西、胡天桃、王开湘,这几位将领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了,包括我们今天的军人,甚至包括在今天的各种军史的回忆录中都很少谈及他们了。但是这些人在当年指挥作战的时候,给红军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是当时工农红军作战的骨干、脊梁。他们带着满身的伤痛过早地消失在了历史的帷幕后面,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首先是寻淮洲。
寻淮洲是当时红军中一位优秀的年轻指挥员,很多人都以为24岁当军团长的林彪是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其实寻淮洲1933年出任红七军团军团长的时候还不满22岁。1955年授衔的时候,要求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军团首长以上职务的才具有评元帅衔资格,这个要求寻淮洲在1933年不满22岁的时候就达到了。
寻淮洲是湖南浏阳的青年学生,后来参加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我们前面讲到了朱毛会师是二十八团与三十一团会合,二十八团是南昌起义余部留下来的部队,秋收起义的余部留下来的部队整编后就是三十一团。寻淮洲当时就与陈伯钧、王良共同成为三十一团三个有名的青年知识分子连长。三人当中陈伯钧、王良都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生,算黄埔六期,唯有寻淮洲没有进过军校。但他一直是红四军战将、黄埔四期生伍中豪的下级。从这位与林彪齐名的红军将领身上,寻淮洲学到了很多东西,进步极快。
虽然一天军校都没有上过,但是这个年轻军人在战场上凭战功19岁就当师长,20岁当军长。1933年2月在第四次反“围剿”的黄陂战斗当中,他率领红二十一军直插敌后,截断了蒋军五十二师的归路,为全歼五十二师创造了关键性的条件,获得了二等红星奖章,受到了中央军委的特别嘉奖。在当时那个年代,当军长,获得二等红星奖章,这样的指挥员是极其罕见的。
所以粟裕后来回忆说,寻淮洲是在革命战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青年军事指挥员。他艰苦朴素,联系群众,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粟裕就是寻淮洲带出来的,后来成为人民解放军中极有造诣的一员青年战将。当时粟裕尚年长寻淮洲5岁,粟裕是1907年出生的,寻淮洲是1912年出生的。
伍中豪牺牲了,带出了寻淮洲;寻淮洲牺牲了,带出了粟裕。
这是一种传承。
然而他们那么年轻就逝去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红军在1934年10月从江西苏区开始战略转移的时候,中央苏区周围最大的部队,便是红十军团。
当时萧克、王震带领的红六军团向湘西走,到湘西与贺龙会合。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寻淮洲红七军团到达赣东北根据地,与方志敏的红十军会合。两股力量,两支部队,都是分散中央红军所面临的战略压力。
寻淮洲的红七军团和方志敏的红十军会合后,中央军委发来命令,红十军与红七军团合编为红十军团。红十军团编成之后方志敏是红十军团的军政委员会主席,黄埔一期生、原红十军军长刘畴西担任军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