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给小姑奶奶半颗糖(第3/7页)

程峥点点头:“学生们都请假了。”

“哈哈,巧了,我们后面两天也放假。”

“哎哟,这几天种秧苗真是累的我腰疼,正好,咱们也能休息几天。”

老知青们闲扯些农活啊,工作之类的事,上个月才下乡来这儿的知青们听的云里雾里。

最近不是忙得很吗,怎么还放假?

有聪明的人想到后天是清明节,但是,现在谁家还敢烧香祭祖?就没往这方面想。

“张哥,叶家是不是有啥大事儿发生?”

张林呵呵一声:“你下乡是来干什么的?”

“支援农村建设来了。”

“对嘛,既然是来支援农村建设,那就好好干你的活儿,其他闲事少问,少管。”张林还是那一套说辞。

招数不在新鲜,管用就行。

第二天,外地来的叶家族人陆续到了。

因为这两天休息,几个女知青们结伴去公社买些针头线脑的东西,回知青点就跟大家说,今天公社好热闹。

再热闹也和他们没关系,张林约束着知青们别乱跑,今明两天都在知青点好好待着。

半下午,十大队的妇女主任送了两斤猪肉过来,说是家里客人送的,分两斤给他们知青点添道菜。

哟,这可是两斤大肥肉啊!

有个年纪小的知青馋得流口水,张林笑道:“得,晚上煮了吃了吧。”

“怎么吃呀?”

“还用问,当然切成肉片,炒辣椒吃。”

“咱们这么多人呢,两斤猪肉切成片,咱们一人能分几片肉?”

“要不剁碎包包子吧,咱们还有白面,一起做了,吃顿好的。”

“我看行,弄酸菜肉馅儿的。”

知青点为肉包子忙活起来,没人再讨论叶家人。

人家怎么样说到底也不关他们的事情,还是肉包子香呀!

知青点蒸包子,叶家村今天也蒸包子。

陆续有族人到,饭点儿凑不到一起,所以厨房的蒸笼里放着包子,谁饿了就去厨房拿两个大肉包,再去端一碗蔬菜蛋花汤垫垫肚子。

叶眉一家上午就到了,中午和儿子吃了饭,休息了会儿,才上山去见小姑奶奶。

上山的路上,一家人聊天。

“儿子,你秋天就该考高中了,到时候要回家里读吗?”

“妈,我想在县里读高中。”

叶眉惊讶:“我以为你会想回上海读高中。”

儿子在族学读了三年,后来又赶上动乱,城市里的大、中、小学停了一年多,但是叶渠公社初中正常上课,儿子继续留在这里也说得通。

今年情况比前两年好一些,叶眉觉得儿子回上海读高中才是最好的选择。

况且,在上海高中毕业,找工作也好找一些。

孙闻赞同媳妇儿的观点:“我觉得你妈说的对。”

叶立新翻了个白眼,他妈说什么话,他爸都说他妈说的对,一点都没有自己的主见。

“爸妈,我想留在县里读高中,其实是因为我想离族学近一些。”

说实在的,要说以前,县里高中的老师的教学水平,大概率比不上上海高中老师的水平。

但是,现在学校的老师明哲保身,就算是大城市学校的老师,课堂上又能教多少有用的东西?

叶立新想得很明白:“既然两边学校都差不多,我还不如留在县里读高中,这样放假的时候我还能去族学蹭彭老师的课。”

除了蹭族学的课之外,叶立新还有一个不想跟爸妈回上海读书的原因,就是他想和叶大兵、叶凯他们当同学。

“彭老师说,他在族学教书这几年,资质最好,最有悟性的学生,就是我们那一批。”

叶立新话说的很含蓄,但是孙闻和叶眉立刻就明白了,儿子是想和他的同学们多读几年书,培养更加深厚的感情,也是为以后的人脉铺路。

你去外面交际认识的人,哪有同族一起长大的兄弟靠得住?

退一万步说,他们家族和其他家族还不一样,叶家有小姑奶奶在上头镇着,凭小姑奶奶的实力,谁也不敢干暗地里捅刀的事情。

孙闻皱眉:“那你高中毕业后,工作怎么弄?”

“爸,我妈现在是副局了吧,有我妈在,我想进个好单位还不行?”

不是他自夸,只要能进单位,凭他自己的本事他就能站住脚。

叶眉嗯了一声:“你的想法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