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第3/4页)
他本以为这辈子可能也就这样了,更不可能再见到狸儿。谁知时隔七年之后,他的发妻竟又一次怀了孕,生下的孩子胳膊上,有一块与狸儿一模一样的青色胎记。
齐慕先当时惊震不已,不敢相信世上竟然会有如此巧合。
而且,恰是在这小儿子出生数月后,他的人生迎来绝无仅有的转折——
先帝遇刺,他舍身救下先帝,并大难不死,从此平步青云。
齐慕先此人有些迷信,当年母亲为他绣了现在被人称为齐氏符的护身符,他配在身上,便中了进士。他年轻时过得清贫,没钱给寺庙上供,但仍年年不忘虔诚参拜。狸儿死后,尤其如此,愿狸儿来生不必再受此苦。
现在这个小儿子身上有与狸儿相同的胎记,他又否极泰来、绝境逃生,齐慕先便宁愿相信,这孩子是狸儿转世投胎归来,这一回他舍了自己的聪慧,为家人换来福运。
而这个生得恰到好处的儿子,便是他如今的爱子——齐宣正。
且说这齐宣正,生来就比他那命途多舛的早夭兄长顺遂。
狸儿当年,齐慕先官职低微,前途渺茫,即使有固定的俸禄,也只是简单糊口,过不了奢侈的生活。
而齐宣正出生还没多久,齐慕先就成了救圣的大恩人,天子赏赐无数,又为他铺平升官大道,齐家忽然就阔绰起来。
齐慕先好不容易有了这第二个儿子,当然是捧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
他当年养狸儿,总想将这孩子培养成才,最好是他幼时羡慕的那种书香门第谦谦君子,所以他虽然宠爱孩子,可平日里对狸儿教育也苛刻。
后来狸儿病死,齐慕先悔不当初,只恨狸儿身体健康的时候,他没有对这个孩子好一些、再好一些,光一味催他读书上进,连如此短暂的人生,都没能让狸儿有多少快乐的日子。
于是有了次子,齐慕先痛定思痛,变得和蔼宽容许多。
他当然仍旧亲自教导齐宣正,只是不再一味当个严父,有时小孩子爱玩爱闹,他也随他,齐宣正若有什么想吃的想要的,他更是掘地三尺,都要给他寻来。
不过,齐慕先很快就发现,齐宣正的才智不如狸儿。
这小儿子也不能说是无可救药的笨蛋,仅仅是中人之才,但与当年聪明伶俐的狸儿一比,便差异强烈。
狸儿教一遍就能会的字,这小儿子正要学三遍。
狸儿听一遍就能领悟的道理,小儿子怎么想也想不通,倒后面还会不耐烦起来。
齐慕先难免有些失望,但想想狸儿那般聪慧,命数却不佳,早早便没了性命,或许愚钝一些但能富贵长命,未必不是美事。
于是,齐慕先对齐宣正,倒没非逼他硬学。
只是,齐宣正念书上的平庸平日里还没什么,真到科举上,就开始碰壁。
他毕竟得到父亲齐慕先的言传身教,学识还是有一些的,童试乡试都顺利通过,那乡试考官为了讨好齐慕先,还主动将齐宣正评为解元。
可是,等到省试,齐宣正一下子就栽了跟头。
他九年连考三回,却三回都没中!
齐宣正才智平平,可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明明从小受尽夸赞、顺风顺水,怎么会到春闱上,就近十年都考不过呢!
齐慕先见了,也有点着急。
却说齐慕先对功名这件事,是有些执念的。
他自己是靠读书科举改变命运的,深知科举对士子的重要性,对此也看得比别人重。
靠他的地位给儿子安排个官职不难,但总不如走科举来得名正言顺,而且一个没有功名的官员行走在官场上,别人表面不说,背地里却会认为对方是“考不上”的人,微妙地低了一头。
再者,他当年科举,拿的是第四名,离进一甲,只有一名之差。
多年后他才知道,当年他那一届的主考官,早早就将一文不值的考题卖出去,换成了真金白银,赚得盆满钵满不说,还将名次也当作人情,送给想要讨好拉拢的权贵之子。
至于殿试……先帝之父早早就沉迷于清修,根本无心看卷子,全都交由官员代选,朝中重臣有商有量,也就将前三瓜分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