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法咒(第4/6页)
商朝颜读高中的时候,跟着父母离开了源城市,商家老爷子也走了,所以也有些年头没见了。
不过,当时陈景亭老爷子走的时候,商路回来了一次,披麻戴孝,宛若家人一般。
陈文茵笑着说道:“你这小丫头,说话真太好听。”
“对了,朝颜,这外面……是你们打扫的吗?”
商朝颜点头一笑:“是的,陈阿姨。”
“爸爸说陈爷爷不在了,我们回来的比较早,我就给扫了扫。”
“对联我都准备好了。”
陈文茵笑着说道:
“这多不好意思啊,太辛苦你们了。”
“朝颜,我们也是刚回来。”
“这每年叶子太多了,费劲儿吧?”
商朝颜笑着摇头:“不费劲儿。”
“陈阿姨,我就不打扰你们了,回头我跟我爸说一声。”
“初一让叔叔来喝酒。”
“陈南,你就别来了!”
陈南哈哈一笑:“三花,你这不够意思。”
商朝颜此时也没有和陈南斗嘴,笑着吐了个鬼脸就离开了。
陈南不知为何,看见三花之后,还有些开心。
回到家,陈南和陈文茵开始收拾家里,因为来的少,都是一些浮土灰尘,收拾起来也方便。
没多久,商朝颜竟然又回来了。
只是,身后拖着一些桑树的枝:“陈南,给。”
“我昨天跟我哥去林子里找的年柴。”
“这是点桑枝。”
架年火的时候,放点桑枝,意思是烧掉去年的伤心事儿,也算个吉利的活儿。
陈南笑着说道:“你稍等一下。”
说话间,陈南把一些豆萁和玉米筒堆在一起,随后把小的桑枝直接掰折了架在上面,然后才是一些粗壮的树枝。
商朝颜也没有闲着,在一旁帮忙。
十来分钟的功夫。
一个一米多高的架子就搭建了起来。
陈南开着玩笑说道:“三花,这么多年没见,一点没变啊!”
商朝颜也是笑着说道:“你在夸我漂亮吗?”
陈南一个大白眼翻了过去:“你想啥呢!”
“我说你和当初一样,还是那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那时候,小女孩儿发育快,陈南嘴贱,自然没少被对方欺负。
商朝颜一听这话,顿时气的牙痒痒。
白了一眼陈南,就走了!
让陈南好生无趣。
哎……
中午的时候,陈金河带着陈安回来了,还带回了午饭。
吃过饭,开始贴对联,准备一些东西。
陈家过年,比较传统。
陈金河对着陈南说道:“你来弄屠苏酒?”
“会吗?”
陈南点头一笑:“会的!”
“我去准备。”
除夕喝屠苏酒的习惯,可不是陈家独有的,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有诗为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除了吃年夜饭、放爆竹外,在古代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全家喝屠苏酒以防瘟疫。
现在可见的文字记载是《荆楚岁时记》。
屠苏酒相传是汉代的名医华佗创制的,因为那时候医疗水平还有限,传染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陈延之的《小品方》认为“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认为该酒有防病作用,如“元旦饮之,避瘟疠”。
屠苏酒并非是一种特定的酒,而是药酒。
具体制法是:用赤木桂心七钱五分,防风一两,菝葜五钱,蜀椒、桔梗、大黄各五钱七分,乌头二钱五分,赤小豆十四枚,以三角绛囊盛之,元旦悬挂在井底,除夕之夜取出置于酒中,煎数沸。(建议插眼)
喝屠苏酒时,“举家东向,从少至长,次第饮之。药滓还投井中,岁饮此水,一世无病”。
当然,也并不需要泡多长时间,当天泡,当天煮也可以。
苏轼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有“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大年三十贴了对联以后,不串门,这是这边的习俗。
所以陈金河回来以后,和商路打了个招呼以后,约好了明天喝酒。
便也没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