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大魔王降临,退!退!退!(第7/10页)

众人就开始了讨论,有人开头,就有人争辩,有人争辩,就容易引出新的答案和论据。

这就是辩论的意义所在。

孟义超站在上面,一言不发,但却留心观察着下面的动向。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其中。

张绍庭、王鹤宇,都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

以至于观点越来越新颖,想法越来越与众不同。

但是!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一个男子站起身来说道:

“大家都在讨论后面,我倒是觉得……一开始就错了呢?”

“首先,错的是王冰,王冰说,若血气变易,为偏枯也,他把‘易’解为‘变易’是错误的观念!

这里是因为对‘易’字理解错误,而导致断句也误。

内经原文,其实应该当断为:髀骨行大,跛易偏枯。而不是:髀胫大跛,易偏枯。”

男子这一番话说出口,顿时让现场安静了下来。

如果说刚才大家还在讨论偏枯这件事儿,那么眼前这个年轻人相当于直接掀桌子了,告诉大家:别讨论了,你们一开始就错了,你们对于内经断句都不理解,谈何理解偏枯!

陈南听见这话,顿时眉眼一挑,遇到高手了啊!

不得不说,这句话陈南同样存疑。

他收获的是就是王冰版的内经,所以他很清楚当时王冰解释时候,遇到的困惑。

孙沐抬眼望去,对面男子岁数不大,和他相仿的年龄,正是张绍庭口中,国医大师秦孝廉的孙子,秦庄!

而台上,孟义超老爷子听见这句话之后,顿时眯起眼睛,显示出浓厚的兴致。

此时,秦庄解释道:

“易绝对不是容易的意思,更不是改变的意思,这里的易当通‘弛’,是‘松弛’之义。

《素问·阴阳别论》:‘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句中的‘易’也通‘弛’。这一点前人已有论述。

清代孙贻让《札连》云:案易并当读为施,说的是,易应该多做施。

而《素问-汤液醪醴论》云: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施亦作弛,筋脉祖弛。注云:弛,缓也。

所以,这里痿易、跛易、易即弛也。

甚至,不仅仅是古代的医学,就连文学,都是这么解释的。

《毛诗·何人斯》:我心易也,《释文》易,《韩诗》作施。《尔雅·释诂》弛,易也!

所以,这句原文,当断为:‘肾壅,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骨行大,跛易偏枯。’”

“差此一字,意思绝不一样!”

“好了,我说完了,大家可以开始反驳了。”

此话一出,顿时现场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眯着眼盯着这个板寸头,嘴角上扬的男子,有些凝重!

遇到高手了!

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件事儿。

男子的发言,接下来现场没有人再说话了。

因为大家忽然都觉得……这句话,似乎很有道理!

而孟义超同样好奇的看着这个年轻人,有些惊讶,他能有这般理解?

孟义超拍了拍张学海:“这人是谁?”

张学海并没有被秦庄给唬住,因为……刚才的那一番话,这个年轻人根本到不了这样的境界。

只有一种可能,这是秦孝廉老爷子的东西。

张学海笑了笑:“秦孝廉的孙子。”

孟义超顿时笑了。

这个年轻人的出现,让几个世家子弟如临大敌,而现场更多的副主任级别的专家学者,都呼吸急促起来。

张绍庭眯起眼睛,在群里给孙沐发了个消息。

“@孙沐,沐哥,不能让这小子在咱们晋省装逼啊!干他!”

孙沐深吸一口气,做好了准备!

他觉得,自己不逊色于对方。

孟义超微微一笑:“下一个!”

显然,他觉得这个讨论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刚才秦庄的话,超出了他的能力。

秦庄此时,却得意了起来。

他觉得,晋省中医世家后人,不过如此。

而很快!

张学海说道:“瘅热焦渴。”

这四个字出现,顿时台下热闹了起来。

“这说的是舌干口渴的意思吧?!”

很快,有秦庄站了起来:

“这句话,出自原文,《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