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6/7页)

煤是很金贵的燃料,一般农村真没几家用,在靠山吃山的地方,烧木柴才是常态。

但烧煤有烧煤的好处。

一块拳头大小的煤就能燃烧很久,不用一直蹲坐在厨房里添柴,持续的火力是煮粽子的关键,这也是大厨房为什么用煤的原因。

“云峥婶婶,你家的厨房再晾几天就能上梁盖瓦,要撒米馃子吗?”

妇人们坐在一起闲聊,话题会经常改变。

这不,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宋静姝家厨房。

这几天宋静姝跟村里人接触不少,大伯娘喜欢她,经常会跟她说些农村生活里的一些小常识,这会听到大家问撒不撒米馃子,就明白怎么回事。

考虑一下,才说道:“我家厨房虽然重建,但厨房不是正房,撒米馃子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哎呀,我还以为能再次吃到米馃子。”

大家都知道谢云峥家底厚,一听厨房上梁不撒米馃子,顿时有点遗憾。

吃一顿米馃子不容易,她们这人人都喜欢吃米馃子。

宋静姝看着大家脸上的遗憾,也没有答应撒米馃子,俗话说财不露白,他们家的家底早就因为蒙泰一行这次回村损失了百分之八十。

留下的百分之二十除了自家,还要照顾谢若兰到了京城的安顿,实在是不能再奢侈。

大家见宋静姝淡笑不语,就知道这顿米馃子真吃不上。

“大家别为难静姝,静姝他们这次回来给村里出了不少公账,这段时间我们吃的肉、白面、大米,都是静姝家出的,修厨房是小事,撒米馃子确实于理不合,村长跟大伯他们不会同意的。”

谢若兰见宋静姝没有解释,担心有人认为宋静姝小气,赶紧帮忙解释了一句。

“若兰姐,我们是开玩笑的。”

谢若兰帮忙解释,大家反而不好意思了。

谢云峥这次回家给村里带来多少好处大家都是知道的,特别是在大厨房里干活的村民,她们更是清楚大家占了谢云峥家多少便宜。

刚刚大家确实是因为想到宋静姝家的厨房要上梁封顶,才开了一句玩笑。

想念米馃子是想念,但也没有谁打算道德绑架。

“若兰姐,我早就看出大家是在开玩笑,你看我,都没有解释一句。”宋静姝知道这话题不该继续下去,立刻转移了新话题,“对了,快到端午节,我们这划龙舟吗?”

“不划!”

一片整齐的回答声。

回答完,有人解释道:“以往也划龙舟的,从去年开始就没有再进行。”

宋静姝瞬间明白什么原因了。

去年全国有不少地方出现旱情,有旱情就代表缺水,没水,还划什么龙舟,再加上粮食减产,吃都吃不饱,划龙舟更没力气。

“不过端午节那天我们会去河边祭祀,非常热闹。”

谢若兰说完这句话眼里都是向往与回忆。

宋静姝相信对方的回忆里一定有杜旭的身影,顿时知道她们跟谢云峥分开回京是必然的,不管是为了沈氏,谢二婶,还是为了谢若兰一家,她们都必须与谢云峥分开。

内心深处无奈的叹息一声,宋静姝留心听起大家议论谢家村的端午节怎么过。

除了龙舟不划,其他的习俗都差不多。

一样会在门梁上悬挂艾草、青蒿,还要洗药浴,拴五色丝线,佩戴香囊。

“香囊要自己绣?”宋静姝吃惊地看着大家。

“简单绣几片叶子又或者是绣个字都行,很简单,花不了多少时间,实在不会绣,用缝纫机踩个香囊小包出来也是可以的。”

大家从宋静姝的话里看出南北过端午节的差异,也肯定宋静姝从来没有绣过香囊。

“我们那就绑五彩绳,不做香囊。”

宋静姝大方承认自己确实没制作过香囊。

“哎呀,云峥婶婶,那你今年可要做一个给云峥叔,香囊还有另一层意思。”有人打趣去宋静姝,这会一点晚辈的样子都没有了。

宋静姝的脸有点红,她猜到了。

“云峥婶,给云峥叔做香囊吧,我们绝对不会害你。”大家嘻嘻哈哈看着宋静姝笑,只有谢若兰是谢云峥的亲堂姐,在宋静姝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

听清楚话语的宋静姝脸更红了,但突然就想亲手给谢云峥做个香囊。

“我绣工还可以,你想绣什么跟我说,我教你,简单一点的,凭你的心灵手巧,保证几天就能学会,不会耽误端午你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