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熊罴(第2/4页)
“我询问赵国的事情,有三个人,给出了三种不同的办法。”
“太子安认为,赵国的问题是因为当地的大族,需要多迁徙他们的大族,提拔寒门之士,打乱其属,多用他郡之贤,让当地人无法抱成团来蛊惑其王……御史认为当地的问题是因为过去的主张,是思想上的问题,需要派遣一个人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改变……左相认为,赵国都是一帮奸贼,处死五百人以上,则赵国可安。”
刘长笑呵呵的说道:“您觉得他们说的如何呢?”
韩婴认真的说道:“陛下既然将臣叫来,那自然是认可御史之言语。”
“哈哈哈,你们这些治经典的,猜这些事情倒是一猜一个准。”
“太子安的想法不是治理根本的办法,孔子曾经说:做事只是在表面上,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赵国的传统观念依旧存在,不会因为大族被迁徙就消失。”
韩婴沉默了片刻,他怎么不知道孔子说过这样的话?
“陛下说的有理。”
“而张不疑的想法,太过激进,而且伤亡太大,这是增加矛盾的办法,不是解决矛盾的手段……老子曾经说:不能杀掉太多的人。”
“臣明白陛下的意思……臣这次前往赵国,一定会全力而为之。”
刘长眯着双眼,询问道:“那你准备怎么个全力而为之呢?”
韩婴深吸了一口气,说起了自己的想法,“陛下,臣准备多收当地的士子为弟子,向他们传授忠君之主张,另外,臣要带上自己的弟子们,让他们去给诸多贵人们讲学,在赵国设立几个地方,当众讲学……”
听着韩婴的想法,刘长却只是摇了摇头。
韩婴一愣,想了许久,又说道:“那臣便写文章,在每天的赵国报纸上发行,让当地人每日都能看到这些……”
刘长还是摇了摇头。
“臣……臣给庙堂群臣讲述经典??”
韩婴已经有些迟疑了,而刘长却说道:“您说的这些办法,都不是朕所想听到的。”
“请陛下吩咐,臣该怎么去做呢?”
“你得去入赵人啊!!”
“啊??”
韩婴吓了一跳,惊恐的看着大汉皇帝,“陛下这是何意啊??”
“你去赵国后,别讲什么学,也别开什么学堂,你就去找当地的那些名士,堵着他们的门喊老狗,让你的弟子们往他的门前吐口水,往他们的帽子里……咳咳,就是激怒他们,然后跟他们开始辩论!!”
“对付赵国人,不能来软的,他们向来就不吃这一套,你得将他们说服,说不服的就给打服!!”
“我派你去赵国,是为了跟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认可你的主张,你难道还不知道该如何去讲道理吗?”
韩婴目瞪口呆,这是御史大夫的提议吗?让自己去赵国大杀四方??
韩婴有些为难,“陛下,臣在太学也常常辩论,但是这赵国……臣这么做,会不会引起什么大乱子?”
“你方才不是说了吗?冬夏之别?过去的赵国是在冬季,一切都要以发展为前提,要让百姓吃饱饭,穿暖衣,如今,他们已经到了夏日,一切都不错,连那些贵人们都吃撑了肚子没事干,你得去动起来啊。”
“可是臣……”
看到还是有些迟疑的韩婴,刘长有些惊讶的问道:“难道您是害怕自己不是那些赵人的对手吗?”
“也对啊,那些赵人都是大家出身,还有不少是跟毛公他们学过的,还有荀派的不少人,一般人也不是他们的对手,您害怕也是正常的,那您能否跟朕举荐一个不怕的人呢?”
韩婴当即就坐不住了,害怕???
我不到三十岁就创建学派,在燕赵传学,辩论众人,不曾一败,你说我怕??
“陛下!!臣并非是害怕,只是担心惹出大乱,故而不敢答应,若是陛下要臣前往,岂能有退缩的道理?!臣现在就去赵国……”
看着面前被激的面色赤红的韩婴,刘长赶忙笑呵呵的拉住了他。
“您莫要生气,是朕误会了您。”
“您到了赵国后,不要顾忌任何事情,只管去跟那些人对战,将他们都说的哑口无言,让他们无颜见人,心服口服……让赵国在最快的时日内接受您的主张!这就是您要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