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内瑟斯的纠结(第4/5页)

“至于其他人——”

“其实大多数人不是没有自己热爱的事业,而是生活死死地限制住了他们,让他们连自己到底热爱什么,都没有机会去了解、发掘。”

塔莉垭一连说了许多,才说:

“巨人先生,您不能因为见到了那些被生活磨去棱角的人类,就认为他们天生麻木。”

“这就像是在问灾民为什么不喝肉粥一样。是不合理的。”

“这……”内瑟斯若有所思地低下头。

这时候,塔莉垭又说起了李维没有写在书里,但在领风者中广为流传的那套“需求理论”:

“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

大同社会只能给人托底,给人类满足前两种,至多前四种需求。

而当人类吃喝不愁,又完全不需要为生计考虑,有了爱人朋友,获得了平等和尊重之后……

人类就会本能地追求更高的需求——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在大同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和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去做一项工作,不再是因为这项工作有多体面、有多挣钱,而是因为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我喜欢,我愿意。”

“这就是我们领风者所说的,各尽所能。”

塔莉垭坚定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好吧……”内瑟斯在沉思之后,也暗暗点头。

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完全认同,反而是他进一步质疑的开始:

“我愿意相信,到了大同社会,人类会克服惰性,单纯因为热爱而学习、工作。”

“可问题是……在大同社会,人类真的能够完全自由地,选择自己热爱的工作么?”

“所谓的各尽所能,真的能够实现么?”

内瑟斯的问题十分犀利:

“根据人类的社会分工,在一个良好运行的社会体系当中,总会有许多,让人无论如何都热爱不起来的工作。”

人可以热爱文学、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热爱魔法、热爱政治、热爱历史……

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魔法师、政治家、历史学者……这些工作也都有人愿意不计报酬地去做。

但总不会有人热爱搬砖,热爱扛包,热爱扫大街,热爱钻下水道吧?

“所有人都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了。”

“那这些工作,又该谁来做呢?”

“这个……”塔莉垭认真地想了一想。

这问题乍一看难答,但仔细想来……

“这个问题,其实完全可以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解决。”

内瑟斯说的那些让人爱不起来的工作,比如说搬砖、扫地、捡垃圾什么的……

这些总结下来,本质上都是无法创造新事物的,枯燥、重复的体力工作。

每天干着同样的事,而又创造不出任何能让人为之骄傲的劳动成果,人当然会反感工作。

“可这些枯燥重复的工作,理论上却都是可以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给完全替代的。”

“机器人?”内瑟斯眉头微皱。

这可有点触及他的知识盲区了。

“就类似于自律型魔偶。”塔莉垭换了一种容易理解的说法。

“但跟由法师手工打造的魔偶不同,机器人是可以被工业化低成本量产,并大规模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之中的。”

“事实上,如今的祖安就可以批量生产蒸汽机器人了——这些量产型的蒸汽机器人还有些笨拙,但它们却已经可以替代人类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工作了。”

“设想一下,巨人先生……”

“当未来,枯燥重复的体力工作完全被机器替代,物质资源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

“那每一个人就都可以完全放下生活的负担,自由地选择他所热爱的工作。”

“我们的社会将拥有数以亿计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政治家、魔法师——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您这样的学者,可以是黑默丁格教授!”

塔莉垭激动地说出了这样美好的未来。

内瑟斯被隐隐震撼到了。

科技昌明,人人如龙!

启圣觉智,人人成圣!

这就是领风者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如果在一个月前,内瑟斯一定会对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