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第5/5页)
“谢谢你再一次帮我排除了正确答案。”安父当然知道,从听到他闺女说,两个孩子一起丢了,他就知道这事儿大概率不是同一人犯案了。
不过也无所谓,拐走亲戚家的孩子难道就不是犯罪吗?还准备族里私了?凭什么?
然而,安父还是小看了县太爷。
如果说田家婆媳不讲道理,那么县太爷就是自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了。
他最初就下令把姜大和姜大婆娘都打了一顿,之后俩人被关了起来,还是分开关押的,让经年的老衙役进行单独审讯。当然,这里的审讯肯定不是好好询问,在这个年代里,县衙门本来就是允许刑讯逼供的。如果只是有嫌疑,那兴许还行,但他们这是已经被确定犯了罪,只是不确定到底拐走了一个孩子还是两个。
反正,那俩口子是在牢里吃尽了苦头。
两人本来年纪就不小了,身子骨也不是很好,这么连番打击下来,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哪知,县太爷并未就此善罢甘休。
尽管已经查明,此事为姜大婆娘一人所为,其他人均不知情。但县太爷的逻辑却是,姜大身为丈夫却管束不了妻子,这就是治家不严。姜家的儿子们对父母不孝,明明家中有钱却不愿意给父母看病抓药的钱,这才是造成此案的根本原因。
最终,姜大俩口子倒是被释放了,但在释放前,又挨了二十板子。考虑到二人年事已高,县太爷让县里最好的医馆派最好的大夫用最好的药材来诊治,当然钱是由二人的儿子们出的。
与此同时,因为儿子们不孝而导致父母犯下大错,县太爷非常公平的给了三人每个二十板子。
至于姜庚子被拐遭受的惊吓,以及姜家为了找孩子“重金”聘请安大师等等损失,也要由姜大的儿子们来承担。
为此,他还特地咨询了一下钱管家,单方面的决心将罚金定为三十两银子。其中二十两银子就是安父的找人费用,另外十两是赔偿给姜庚子一家的。
然后,这事儿在县太爷眼里,就算是翻篇了。
他是翻篇了,姜家那边差点儿没气到上天。
问题是,他们也确实不敢跟县太爷较劲,哪怕对这个判决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那县太爷也没问过他们接不接受啊!
这下好了,本来他们是有钱不给父母花,现在直接就是没钱了。算上罚金以及请大夫的开销,卖了田产才堪堪平过去。
说到卖田产一事,他们本不愿意卖田,希望从族里借钱,等以后有钱了再还。但族长建议他们可以把田产先卖给族人,等以后有钱再赎回来嘛,大不了立下字据,白纸黑字的写明买入是多少钱,允许原价赎回。
反正姜家那头闹了个人仰马翻。
但这些事情跟其他人就没关系了。
到了三月中旬,罚金终于到手。姜奶奶拿到钱的那一刻,立马将其中的二十两银子给了安父,还另外提了不少礼物过来。同时,她还表示她孙子已经完全好了,等安父有空时,请父女俩来家里好好吃一顿丰盛的大餐。
她还说:“县令大人可真是看重安大师,听说是特地询问了您以前的客人,咱们洛江县的老百姓摊上这么一位父母官,真是有福了!”
安父:……
要不是姜奶奶说这话的时候,满脸都是真诚,安父真的以为她这是在变着法子的骂人。
话说回来,他咋觉得县太爷不安好心呢?居然还会特地帮他讨要工钱,这还能不是另有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