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牧民(第2/3页)

没多久,宗王都哇也走了过来,毫不掩饰地问道:“李瑕给了什么样的条件?”

“没谈。”移相哥皱了眉头,道:“我还没答应投降,成吉思汗的子孙怎么能管汉人叫主子。”

都哇遂直接向赵良弼道:“李瑕什么条件?”

“让这些兵马向陛下投降,陛下免你们一死。”

“还有呢?”

“还有,那就要看你们的觉悟了。若真心效忠于陛下,便回到你们的封地,带着部民臣服。”

“封地?李瑕还想要占领蒙古吗?”

“忽必烈能治事中原,陛下为何不能治理蒙古?”

“这样的话。”都哇抬手一指前方的战场,问道:“带着兵马回去?他们都是草原上的牧民。”

赵良弼摇头,道:“他们需要留在中原。”

都哇的脸色遂变得阴晴不定,道:“这和战败被俘有什么区别?”

赵良弼道:“你们现在的处境和战败被俘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都哇有些生气,想发作出来,但忍住了。

不管话怎么说,现在投降还是比战败被俘要好得多的,反正李瑕待下严苛的名声早就天下皆知了。

“别和他啰嗦了。”移相哥道,“杀了他突围回草原吧。”

“术要甲,把移相哥大王逼急了对你没好处。”都哇则出来打圆场。

他们翻身下马,在雪地里踱着步、讨价还价,像是在闲谈一般。

而远处的战场上不断有人倒在血泊当中,尸体渐渐被雪花覆盖,命运则还在被那些闲谈之人掌控着。

“……”

“李瑕既然想要治理蒙古草原,至少也该承认我们的封号和兀鲁思。”

都哇还在说着,忽然又有将领奔了过来,这次却是早已知道这边在商议投降之事,因此直接赶到移相哥身边,低声道:“大王,西北方向有支溃兵在冲阵。”

“刘元礼出关城了?”移相哥问道。

他推测刘元礼的兵力应该不算多,若是敢出居庸关,那他未必没机会夺关退回草原。

但那将领却应道:“不是,是我们的溃兵。”

“哪个千户败了?”

“也不是,好像是乃颜部的溃兵。”

移相哥忽然听到有动静从西面传了过来,忙连抛下赵良弼,快步向高处赶去。

他抬起望筒,果然见到有溃军过来。人数却比他想象中要多得多。

多到让他惊讶,且越来越惊讶的地步。

视线里,百余溃兵撞进了阵线,竟然没有被挡住、没有被杀倒,开始往里冲……

不对,不是那些溃兵在往里冲,而是元军阵中的士卒在遭遇这些溃兵之后,有人开始转身往后跑。

像是有水流激射进了池潭,水虽然是一样的水,流动的方向却不一样了。

为什么会这样?移相哥不明白,直到隐隐有了喊叫声传到他耳中。

“结束这场仗……”

移相哥努力倾耳听去,终于听清了他们在喊什么。

“杀了忽必烈,结束这场仗。”

这让他感到了不可思议,那一向极具威望的大汗,竟然会遇到这样的背叛。

而往往就是不可思议之事,才能扭转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

移相哥站在那看了一会,整理好心情,转身走向赵良弼。

赵良弼一直就站在那里,并没有去看战场上的形势,脸上却还挂着自信的笑容,正在向都哇述说一件发生在不久前的事。

“我军取大都时,聪书记曾亲自劝降爱不花。可惜,爱不花拒绝了。他却不知道大唐崛起已势不可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不降,自然有别人捆了他投降,把他当成踏脚石。大王知道爱不花后来怎么样了吗?”

移相哥赶来时正听到了这段话,目光再看向都哇以及别的将领们,感受已是大不相同。

他甚至看到有一名万户被对视到之后眼中泛过不自然之色,低下了头。

“术要甲。”移相哥开口唤了赵良弼一声,声音有些发干,“先让战事停下,我们再谈吧……”

……

战到午后,双方军中都响起了收兵的鸣金之声。

其后不多久,移相哥的大旗边竖起了一杆挂着白布的旗帜,摇摇晃晃。

元军士卒们纷纷垂下手,转身用无神的双眼看向了那杆白旗。